《净土十疑论》-三释偏求生一土疑
(2022-05-08 08:32:38)分类: 西方净土 |
(甲)三释偏求生一土疑。分二,初问,二答。(乙)今初
【论】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导读〗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的法性是平等的,因此其功德也平等。由此修行者便应该普遍缘念一切功德,求生一切净土。现今却偏要求生一尊佛的净土,这样既然与平等的法性相乖违,又怎么能够往生到净土呢?此处就求生一佛土还是一切佛土设问。
(乙)二答。分二,初为了令心专一,二说明一与一切无异。(丙)今初
【论】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念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导读〗答文中,首先,结合众生的根性而论。一切诸佛的净土虽然确实都是平等的,但由于众生的根性愚钝,内心浊乱的多,因此如果不专注在同一个心念、同一个境界上,便难以成就三昧。
其次,说明专念阿弥陀佛即是在修习一相三昧。因为其心专注,从而得以往生极乐国土。
再次,引证。如《随愿往生经》中说,普广菩萨问佛说,十方世界中都有净土,世尊您为什么偏偏只称赞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令众生专念往生呢?佛告诉普广菩萨,阎浮提众生的心多数都很浊乱,因此我只称赞西方阿弥陀佛这一尊佛的净土,使众生专心在这一个境界上,这样即易于往生。
最后,说明如果要众生同时念一切佛,由于所念的佛境界宽泛,则使得其心散漫,三昧难以成就,从而不得往生。
(丙)二说明一与一切无异
【论】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导读〗首先,说明一和一切无异。求一尊佛的功德,和求一切佛的功德没有差异,因为其都是同一个佛法性。因此,念阿弥陀佛即等于念一切佛,求生极乐净土即等于求生一切净土。
其次,引证。先证明一切即一。因此《华严经》中说:“一切诸佛之身即是同一个佛身,都是同一个心、同一个智慧,十力、四无畏也是如此。”后证明一即一切。又说:“譬如清净圆满的月亮,普遍应现在一切水中。所应现出的影像虽然有无量个,但是能应现的月亮本身从未曾成为两个。如来以这样无碍的智慧而修行成佛,因此能够应现在一切佛刹之中,而佛本身并没有两个。”其中,以月亮比喻法身,以月影比喻化身。
最后,小结。如《法华经》中所说,有智慧的人可以通过譬喻理解其中的道理。有智慧的人如果能够认识到一切月影即是一个月影,一个月影即是一切月影,月影的本体并没有两个,那么,便能够理解一尊佛也即是一切佛,一切佛都即是一尊佛,因为其法身本体并没有两个。因此,专心念一尊佛时,也即是在念一切佛。
如上,一方面,从事相层面,结合众生根机说明应当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另一方面,从理体层面,说明念一佛的功德即是念一切诸佛的功德,因为都是同一个法身。由此,令众生在专念一佛的同时,认识到犹如月现月影那样,其是法身所应现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