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解脱的意义

(2013-07-23 07:41:56)
标签:

佛学基本知识

圣严法师

解脱的意义

分类: 佛学/感悟、基本知识、轶事

 佛教解脱的意义
来源:般若文海作者:圣严法师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狭;可以高,也可以低。从基本的定义上说,所谓解脱,就是解放了束缚和脱离了束缚。有了束缚,便不自由;解脱了束缚,便是自由。因此,解脱的定义,也可以说就是自由的定义。

 

   但是,自由是有范围的,人在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之下,由于法律的保障,可以得到若干的自由,所以自由不等于放纵,自由也有其限度。

 

   要求自由的倾向,实在就是主观状态对于客观状态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的动力,几乎也就是生命的本能。包括动物与植物在内,如果失去了这种反抗的本能,必将不能生存。

 

   比如草木的生长,它们反抗了地球的引力之后,才能从地面向空中发展,这种自求发展的动力,就是要求自由的一种反抗。

 

   动物园的禽兽,更不用说,绝不是它们的自愿;野生的动物乃至昆虫,它们都有一种自求生活的本能,也必有一种抵抗环境的自宪能力;纵然是家畜,也没有不为它们的生存而奋斗的。

 

    人类,对于自由的要求,比异类的动物,更加强烈,更加深刻。虽然,由于文化及教育,在要求自由方面的表现,没有动物那样地露骨。但是,动物的层级越高,对自由的要求也越大,人类的文化越高,对于自由的要求也越复杂。

 

   生物界的自由,仅在求得生存而已;动物界的自由,也仅在求得满足简单的饮食欲及生殖欲而已;人类的原人,大概又比高等动物的要求略胜一筹。人,总是人,不会没有肉体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所以渐渐地向文明的时代进步。

 

   一个文明人的自由倾向,是基于肉体的生存欲(饮食),进展到肉体的延续欲(生殖),再发展到精神的安定欲(神明的保护),最后便必然地要发展到精神的不朽欲。所谓精神的不朽,是用来弥补肉体必死的遗憾。一个文明人,他会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呼声,那就是指的肉体(生存)的自由及精神(思想)的自由,但却未必包括了精神不朽的自由。能够精神不朽,他已不是一般的人,但这项要求,却是人人该有的,否则,他的人生是盲目的、昏沉的、没有自觉的、没有理想的,也是没有信心的。

 

    当然,要求精神不朽,未必就是要求宗教的信仰,比如许多无宗教乃至反宗教的学者,他们不信神、不信上帝、也不信天国、更不信死后尚有所谓灵魂这样的东西,他们只以为造福了人类,他们的精神便会永远地活在人类的历史上,永远地融入于整个的宇宙间了,他们称这种作法为将小我化入大我。其实,他们是从混沌中来,又进入混沌中去。不过这些思想的要求精神不朽,要求个人冲破现实的时空,要求得到更大更久的自由价值,那是无可否认的。所以,如把尺度放宽,这些也是属于宗教信仰的一型。

 

    最能普遍适应于人类的自由倾向,便是所谓灵魂不灭的要求(佛教不以为有固定的灵魂,众生的生死,纯由于业的聚散与牵引,这个问题请参阅拙著《正信的佛教》第二十三节〈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在这当下一生的死亡之后,仍有一个我的存在,肉体虽然腐烂了,灵魂还是存在。这在神教徒说,灵魂可以奉上帝的恩召而进入上帝的天国,享受永生的快乐。在佛教来说,肉体虽然死亡了,善恶的业种却不会消失,它将带着我们去接受另一阶段的生死过程。

 

    因此,不论神教的升天也好,佛教的善恶生死轮回也好,都是由于人类要求精神不朽而得到有力的注脚,这也是解脱思想的必然途径。但依据佛教来说,凡有一个“我”的存在,不论小我、大我,不论上天、下地,他的自由范围总是有限制的,所以也不得称为究竟的解脱。佛教的解脱道,目的是在解脱这一个“我”的观念,而能得到绝对的自在。

 

 

圣严法师:盲目放生没有功德,反倒有罪过

圣严法师:心如十方本无障 清净处处是如来

圣严法师:奔向幸福的路有多远?

圣严法师: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圣严法师:爱语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圣严法师:透视感情,爱的自在

圣严法师: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的变化

圣严法师: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圣严法师:无处不道场;在日常生活中禅修

圣严法师: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圣严法师:“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圣严法师: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圣严法师:随相而离相

圣严法师:看清执著和固执

圣严法师:心情不好时佛法还有用吗?

圣严法师:心无挂碍

圣严法师:心事重重有谁知

圣严法师:海面无风不起浪——心与事合一

圣严法师: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圣严法师:卸除心防,从转化烦恼开始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意义

圣严法师:睡前放空自己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花非花 花开花谢不执著

圣严法师:真正的柔软

圣严法师:如何去烦恼,得心

 

 

 

 

  

一个正信居士应达到的五个条件

“借花献佛”的由来

佛说什么最长寿

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头顶上无言的教化——孝亲尊师(修行的大根大本)

韦陀菩萨得成佛授记时发了什么愿——韦陀菩萨之说 

观自在的三个阶段

佛教的日常修持有哪些

佛教寺院清规详解

佛陀的最后一次教诲

佛教寺院不可缺少的7个建筑

拜见高僧大德的礼仪

信佛,究竟信什么?

如何恭敬经书?教你包经书!

供香的三项清净

佛说令七法增善法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

何为阿弥陀佛的真义

学佛必读的10大经典佛经

如何供养出家人?

佛的几种手势代表什么意思

为何称佛友为莲友

佛说十法界图解

佛像该怎么摆放和排序?

佛像各个姿势的含义

佛教四大部洲是什么?

佛陀三笑释因缘

佛陀的四个法宝

佛教所说的妄语如何定义

何为六时吉祥,何为法喜充满

佛法如何解释克隆生命

最初的佛像是如何产生的?

佛教四圣谛详解

佛为何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佛教的四众弟子是哪“四众”

原来汉语中这些词都源于佛教

密宗法器之十字金刚杵(十字羯磨杵)

佛陀为何制定戒律?

佛门中的“金刚不坏之身”从何而来

善知识的八种相

究竟涅槃是什么意思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

八臂观音的法器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佛教寺院中香炉的意义

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方法及意义

关公为护法的因缘

佛教中“回向”的意义何在?

大悲咒之83位菩提

怎样请佛像、供佛像、立佛

佛祖拈花,为何只有迦叶微笑?

何为五蕴?【图文详解】 

佛教常说的四大皆空怎么讲?

佛教寺院内燃香有哪些讲究

进寺庙求姻缘行吗?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污秽香的使用方法

二十四禅图【值得收藏】

佛教中的业力到底如何理解?

在佛教寺院斋堂吃饭有哪些规矩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佛陀在菩提树下究竟证悟了什么?为何发生六种震动?

为什么拜菩萨?有什么寓意? 佛陀在菩提树下究竟证悟了什么?为何发生六种震动?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

称呼出家法师为什么加“上下”两字?

什么是四生、九有、八难、三途?

罗汉、菩萨、佛陀释义

佛教护法四大天王(组图)

密义显说,藏教常用词汇

如何制作念珠、串念珠、供养念珠、使用念珠持咒?

话说佛教的服式之一“海青”

如何请经、持经、诵经(图)

你知道佛有十密吗?

佛教的佛像开光仪轨有哪些? 你知道佛有十密吗?

佛教的佛像开光仪轨有哪些?

佛经是怎么产生的

佛教里的天龙八部

进寺院的礼拜顺序

佛家的称谓,初入佛门的你千万别叫错!

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谁与争天下?

净空法师:旧的、破的佛像、佛书的处理方法

对皈依三宝的五点误解

藏式佛珠的艺术

索达吉堪布:供灯时不能将空器供在佛堂上

哪些供品不能吃?哪些供养犯盗戒?——梦参老法师

往生的三张护照
戴佛珠是戴在左手还是戴在右手? 

藏传佛教艺术瑰宝——坛城【附真实图片】



揭秘:恒山悬空寺千年悬空之谜
红与黄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色彩中的宗教情愫


 

 

 

佛陀的四个法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