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拜菩萨?有什么寓意?

(2012-12-16 12:30:59)
标签:

佛学基本知识

杂谈

分类: 佛学/感悟、基本知识、轶事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为什么拜菩萨?有什么寓意?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


图片
 

 孝顺、恭敬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图片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图片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


图片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推荐阅读: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

称呼出家法师为什么加“上下”两字?

什么是四生、九有、八难、三途?

罗汉、菩萨、佛陀释义

佛教护法四大天王(组图)

密义显说,藏教常用词汇

如何制作念珠、串念珠、供养念珠、使用念珠持咒?

话说佛教的服式之一“海青”

如何请经、持经、诵经(图)

你知道佛有十密吗?

佛教的佛像开光仪轨有哪些? 你知道佛有十密吗?

佛教的佛像开光仪轨有哪些?

佛经是怎么产生的?

佛教里的天龙八部

进寺院的礼拜顺序

佛家的称谓,初入佛门的你千万别叫错!

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谁与争天下?

净空法师:旧的、破的佛像、佛书的处理方法

对皈依三宝的五点误解

藏式佛珠的艺术

索达吉堪布:供灯时不能将空器供在佛堂上

哪些供品不能吃?哪些供养犯盗戒?——梦参老法师

索达吉堪布:佛塔一定要右绕,否则过失非常非常
值得收藏——最珍贵的藏密实修唐卡(咒语的藏文、汉文相对应)
往生的三张护照
戴佛珠是戴在左手还是戴在右手? 




藏传佛教艺术瑰宝——坛城【附真实图片】




兜率内院天冠弥勒菩萨宝像(难得一见,顶礼得福)
南无阿弥陀佛…【美图,见者德福】
极乐世界图…【见者得福】
揭秘:恒山悬空寺千年悬空之谜 红与黄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色彩中的宗教情愫


































红与黄 色彩中的宗教情













 
 

 
更多文章请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