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张锡銮《甲午中秋前日左冠廷军门战殁平壤诗以吊之》注释
(2024-01-19 05:07:51)
标签:
左宝贵平壤牺牲130周年 |
分类: 费邑杂考 |
甲午中秋前日左冠廷军门战殁平壤诗以吊之
公讳宝贵,谥忠壮,山东费县人也。
[清]张锡銮
屹屹孤城独守难,祖邦西望客军[1]单。
大同江[2]上中秋月,长照英雄白骨寒。
【作者简介】
张锡銮(1843-1922),字金波,又作今颇,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成都。民国时期北洋军阀高级将领。二十岁前即为监生。清同治初在湖北武昌从军,投效于广东嘉应州军务处。1875年,入奉天讨马贼有功,任通化知县、锦县知县、锦州凤凰厅同知。光绪二十年,负责训练新军,任新军前后三营统领兼鸭绿江团练、东边道兼中江税务监督并全营翼长。甲午战争时,张锡銮在宽甸对日军作战有功。后历任直隶海防营务处总办、福建兴化府知府、北洋营务处兼发审处总办、奉天东边道税务总监、中军各营统领、巡警总办、奉天营务处总办、奉天度支使、淮军全军翼长等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清政府任命张锡銮为山西巡抚。12月率兵进入太原,迫使山西民军都督退守平阳。中华民国后,任奉天防务、东三省宣抚使、奉天都督。1913年6月兼署吉林都督。1914年6月,北洋政府裁撤各省都督,在京师建将军府,设将军诸名号,以张锡銮为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节制吉、黑两省军务。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时,张锡銮受封为一等伯,列名将军府,兼参政院参政。1917年闲居天津。1922年4月,张锡銮曾与赵尔巽、王士珍、王占元、孟恩远等人以斡旋者的身份致电曹锟与张作霖,调停直奉冲突,同年去世。世称“能诗儒将”,诗多悲壮语,又时有凄艳语。有《张都护诗存》。
【题解】
“军门”是对左宝贵的尊称。明代称总督、巡抚为军门,清代则尊称提督或总兵加提督衔者为军门。左宝贵牺牲于1894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六日),应为“中秋后日”,而非“中秋前日”。
【注释】
[1]客军:旧时称由外省调来的军队。唐代韩愈《黄家贼事宜状》:“长有守备,不同客军,守则有威,攻则有利。”此指从中国调来朝鲜的军队。
[2]大同江:朝鲜第五大江,发源于朝鲜咸镜南道狼林山东南坡,流向西南方向,先后流经平安南道、平壤市,在南埔附近汇入湾,最后注入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