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彩山前
(2022-07-05 06:50:08)
标签:
费县薛庄镇彩山前村江北第一桂桂花王 |
分类: 地名文化 |
桂花飘香彩山前
彩山前村位于费县薛庄镇的最西部,靠近东蒙镇边界。1982年《费县地名志》记载:“彩山前:位于薛庄西北5公里,是彩山前大队驻地,311人,420亩土地。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位于彩山南侧,故名彩山前。”
清代《光绪费县志·卷一·村社》有村庄曰“彩山前”,隶属费县东北隅七社之一的“北七社”。
民国时期,彩山前村隶属费县一区(城关区)白埠乡(原北七社)。
抗日战争时期,费县东北部设立抗日民主政权“费东县”。在《费东县一九四四年行政区划》中,彩山前村隶属费东县白埠区。
解放战争时期,费县北部的“费北县”、“费东县”合并为“蒙山县”。1946年1月,彩山前村划归新设立的蒙山县,隶属蒙山县白埠区。
1952年3月,蒙山县撤销,彩山前村隶属费县十二区(白埠区)。
1956年10月,费县乡级区划调整,彩山前村隶属费县白埠区聂家庄乡。
1958年3月,白埠区改为店子乡(1958年9月改为店子公社),彩山前村隶属费县店子乡聂家庄管理区。
1963年4月,撤销店子公社,彩山前村隶属费县薛庄区聂家庄公社。
1968年10月,撤区并公社,彩山前村隶属薛庄公社(1984年5月改为薛庄区,1985年9月改为薛庄镇),直至今日。
彩山前村北的山峰名曰“彩山”,海拔411米,面积1平方公里。《光绪费县志·卷二·山川》记载,平仙顶(玉皇顶)“南为大道山、塔山、青龙山、葫芦崖、点灯山、棋盘山、三尖山、冲汉崮、石泉顶、彩山、杏山”。
彩山有大小山梁30余条,巍峨壮美,怪石嶙峋,有名字的景点50多处,比较出名的有神龟石、神松石、戏台石、鸳鸯石、品字石、雷劈石、风动石、大小石瓢、大小仙人跳、椿树光崖、羊石屋等。玉带河蜿蜒于彩山脚下,水质清冽,植被茂密,风光旖旎,景色秀丽。
一般认为“彩山”就是彩色的山峰,其实不然。
明清时期,彩山前一带的土地山林,属聂家庄大财主所有。聂家庄大财主的女子嫁给了彩山前村读书人的男子,就把这片上千亩的土地山林,作为陪嫁的“彩礼”,带到了夫家。据说,这位嫁妆丰厚的女子,是彩山前村王氏第十四代祖王立业的祖母。
“彩礼”又称财礼、聘礼、聘财,起源于中国古代婚礼程序。古代缔结婚姻,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女方出嫁时,娘家会在彩礼的基础上增添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财物,随女方嫁至夫家,称为“嫁妆”。
西周时确立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的第四礼“纳征”,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到了宋代,把“纳征”一词改为了“纳财”。民间谈婚论嫁之时,则把“纳财”统称为“下财礼”。后来经过同音演化,“财礼”变成了“彩礼”。
作为“彩礼”的这片土地山林,北到和尚山,南到旗杆山,东到狼窝山,西到石鬼。其中一座海拔最高的山峰,因其属于彩礼而得名“彩山”;彩山前边的村庄,因其所处方位得名“彩山前”。
彩山前村以栽植桂花树而闻名遐迩。村东北角有一棵桂花树,树高6.9米,主树围2.0米,东西冠径7.59米,南北冠径7.58米,树龄已有280多年,号称“江北第一桂”。这棵大名鼎鼎的“桂花王”,属小叶金桂,花色金黄。金秋时节,繁花满树,香飘数里。蒙山一带方圆几百里内生长的桂花树,都是从这棵桂花树分蘖繁殖出来的。
尤其弥足珍贵的是,这是一棵“结籽金桂”。桂花树结出的籽,有很好的寓意,即“贵子”,预示着子孙后代事业发达。结籽的桂花树,不是很常见。桂花树结籽,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桂花树是实生树,是经过种子种植繁育的,继承了母本的特征,所以能够结籽,而那些经过扦插和嫁接繁育的桂花树,是不会结籽的;二是桂花树必须达到一定的树龄,起码要二百年以上,幼小的桂花树苗是不会结籽的。
据说,这棵桂花树是本村大名士王承绪从友人处获赠的。王承绪,字敬庭,是清代光绪年间贡生,曾经担任县丞,生逢乱世,栖身塾馆。他是彩山前王氏第十八代祖,性情忠厚,才思敏捷。友人把这棵桂花树赠送给他,他视若珍宝,悉心栽培,长成大树。
王承绪之子王佩兰,字秋芳,自幼聪慧过人,学识广博,是县学秀才,光绪末年补为廪生。他工于书画,熟于典故,尤其精通中医医术。他在桂花树旁边建造住宅,自号“山泉居士”。王佩兰之子王儒贵,幼承父教,亦为名医,精通内科、妇科、小儿科,从医六十余年,造福当地百姓。
王儒贵有八个儿子,全都精通园艺,各有所成,尤以第六子王锡悌最为超群出众。他常年栽培桂花,累计十几万株,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全国十几个省市,都知道费县彩山有如此著名的桂花。现在,栽植桂花成为彩山前村的一大产业,家家户户栽植桂花,是名副其实的“桂花村”。
彩山前村的住户,大部分姓王,是费县城内“宅后王”的后裔。祖上原来住在费县城南的北巩庄,后来迁到西蒋村,又迁到马头崖,最后迁到彩山前。秉承“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风,彩山前村近年来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博士4人,硕士18人,本科生40余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