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仝与乔仙庄

(2022-07-12 07:25:38)
标签:

费县地名

乔仙庄

乔仝

苏轼

分类: 地名文化

 

乔仝与乔仙庄

 

清代《光绪费县志·卷一·村社》有个村庄叫作“乔仙庄”,隶属费县柏林社,今属平邑县柏林镇。

关于“乔仙庄”村名的来历,有人认为,村东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传说是神仙修建的,于是得名“桥仙庄”,后来演化为“乔仙庄”。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如果真是因神仙修桥而得名,就应该与费县城南那座神仙修建的“神桥”一样称作“仙桥”才是,而不是称作“桥仙”。

其实,这个“乔仙”,不是修桥的神仙,而是一位姓乔的神仙。他的名字叫乔仝,是北宋时期蒙山全真道第二代道士。

乔仝二十岁时患有麻风病,须眉脱落,口角歪斜,手脚蜷曲,差点死掉。他离家进入蒙山,结茅为庐,渴饮泉水,饥啖松脂。山中道士对他十分怜惜,帮他用药物调理,用药水清洗。几年之后,乔仝不仅治愈了恶疾,而且身体异常健壮,面目清癯,健步如飞。他皈依道教,出家为道士,每日诵念经文,修行练性,养气炼丹。后来结识了秦朝方士卢生,经其指点,道行大为长进。再后来,乔仝又拜著名高道贺元为师,成为他的入门弟子。

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已经八十岁高龄的乔仝,前往东京汴梁,拜访翰林学士苏轼,自称是贺元的弟子。贺元曾在后晋时期(936-947年)担任水部员外郎,人称“贺水部”。《光绪费县志·卷十一·仙释》记载:“贺元:修真于蒙山,得道不死。宋真宗东封,谒于道左,曰‘晋水部员外郎贺元’,再拜而去。苏轼作诗寄之,诗云:‘旧闻父老晋郎官,已作飞腾变化看。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薪水看烧丹。’”

乔仝对苏轼说,他的师父贺元,正在蒙山修道,邀请苏轼来年上元节(正月十五)到蒙山会面。乔仝还对苏轼说,他的师父贺元,曾经访游密州,在常山道上见过苏轼,对苏轼非常喜欢。推算起来,此时的贺元已有一百六十岁以上,是个活神仙。苏轼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写了《送乔仝寄贺君六首》,第一首送给乔仝,其余五首绝句托乔仝捎给贺元。

苏轼写给乔仝的是一首七言古诗: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莲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邞,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

得枣如瓜分我无?

乔仝在蒙山修炼多年,得道成仙,称作“乔仙”。乔仝修道之处,后来有了住户,逐渐形成了村落,取名“乔仙庄”。

乔仙庄位于平邑县柏林镇驻地东北4公里,地处蒙山腹地。乔仙庄以东5公里是蒙山主峰龟蒙顶,东南4公里是道教建筑古蒙祠(原名颛臾王庙)和万寿宫(原名玉虚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