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代?希望的一代?
(2012-01-16 15:33: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文評論 |
就在馬英九登上台宣佈勝選的一刻,台北下起了傾盆大雨。大雨,澆息了大選的火氣,卻不能為台灣青年人的焦慮,找到出口。
二十歲,英姿勃發的年華,古代的弱冠之齡,亦是今天我們所謂的「首投族」。二十歲,卻也將面臨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帶來的大衰退,還來不及編織夢想,青春就被無情的現實吞噬。
近來,時評稱這批在九○年代出生的年輕人為「失落的一代」。他們不是沒有抱負、沒有理想,卻在全球資本主義的泡沫中載浮載沉,看著自己的倒影逐漸幻滅。
九○年代,在西方的史觀中,曾經代表著一個勝利的年代。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長達四十年的冷戰告終,日裔美籍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稱之為是「歷史的終結」,宣告自由資本主義取得勝利。
如今,西方消費主義的氾濫卻已對全球人類帶來無窮的災難,就像海浪,一波接著一波,永無休止。
在台灣,九○年代出生的是「解嚴後」的一代。他們的童年在李登輝治下渡過,而中學正是陳水扁時代。他們,少了國家觀念及傳統思想,多了自由奔放及創造力。他們,在黑金及民粹的政治氛圍下成長。他們,視中國為「外國」,而且是文明低落的「敵國」。
於是,在大衰退的年代,他們仍困守在海島一隅,找不到出口。大選前一個月,藍綠攻防又回到「九二共識」,但是,除了新黨之外,放諸朝野各界,卻沒人敢坦率的告訴台灣年輕人:「你們的未來在大陸!」其實,稍有見識的人都清楚,台灣的發展不可能擺脫大陸而持續,但卻沒有一個候選人敢像新黨那樣篤定的說:我們要「面對統一,縱橫中國」!
這樣有遠見的新黨,卻在現實的政治環境中,被擠壓到幾乎沒有聲音。
施孝榮在民歌「夢土」中唱著:「遙遠的東方有一片樂土,那裡的人和我們一樣,說著同樣的語言......」今天,那裡的年輕人,同樣面臨著失業、高房價等問題,但他們更像三十年前的台灣,仍舊雄心勃勃的擘劃著自己的生涯,相信只要讀書,只要努力,自然能有前途。
那裡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一個正在崛起中的經濟體。評論家稱,美國引爆的金融海嘯,是賣出有毒的金融商品,而當前的歐債危機,將比二○○八年的雷曼兄弟更可怕。這是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問題,中國大陸,以改革開放後穩健而飛快的發展勢頭,在這場災難中屹立不搖。
二○一一年的最後幾個小時,北京天壇舉行盛大的跨年慶典,人們在絢爛奪目的光影特效中,迎接二○一二年的到來。這裡,曾經是西方列強入侵的土地,任由八國聯軍的鐵蹄踐踏,殺燒擄掠。當時的中國人,又有誰會相信:辛亥百年後的今天,那些「列強」會乞求中國出資,解決歐債?
本世紀四○年代,鴉片戰爭就將滿二百年了。這場標記著中國近代屈辱史的戰爭,同時也迫使中國開啟了現代化的追尋之路。未來的三十年,將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最後階段,台灣的年輕人,有著大陸年輕人較少的活力與創意,如能把握機遇,擁抱同是中國人的對方,失落的一代,也可以是希望的一代。
當康師傅收購百事可樂中國公司的那一刻起,從中國走進世界,就註定是「九○後」一代的發展之道。是失落的一代?還是希望的一代?年關將屆,我們也處於路線抉擇的十字路口,前景為何,就在年輕人的轉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