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真谛——为学(目的 内容 途径)

标签:
陆卫明论语西安交通大学 |
分类: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一、为学目的
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谋道不谋食。
关键是做官的目的是什么。志向。
荀子:仕而优必如学。学而优未必为仕。
二、为学内容
子以四教:文(文献,六经)、行(行为,如何为人)、忠、信。(忠信是原则)
探讨治国安邦的学问。林语堂:在讨论教育时,始终皆以治国这宗旨。《孔子的智慧》
为学的具体要求。志于道(立志大道追求,形上之道),据于德(据守道德要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德不孤,必有邻),依于仁(遵循仁义精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游于艺(游习,熟练掌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学诗,无以言。言之不文。
三、为学途径:教
游学
一是有教无类。教育公平思想。创办私塾。平民子弟可以享受教育。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诲,教诲)
二是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闻斯行诸。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三是不愤不启。(兴趣大增)不悱不发。(百思不得其解)
四是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有深厚的学问)
四、为学途径:学
一是敏而好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子入太庙,每事问。
二是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是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四是学以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篇)
五是当仁不让。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要坚持。当仁不让于师。(师,老师,众人,军队)
后一篇:《论语》的真谛——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