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其书

(2016-03-19 08:49:42)
标签:

论语

西安交通大学

陆卫明

分类: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论语》的编著者

http://s2/mw690/001L4S1Fgy70efQYOI171&690

《论语》的整体编排上缺乏逻辑,但其思想自成体系。据考证,可能主要由孔子的门人曾参、有若的弟子编著的,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由冉有、闵子骞的弟子参与编著的。
二、《论语》的性质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个大动荡大战乱的年代,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周游列国,宣传他自己的政治主张,想实现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目标。这本书突出的内容是为政,主要是治国安邦的学问。所以,《论语》是本政治哲学书。
1、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绘画、还有人生等方方面面。
2、总体看是一本政治哲学书。治国安邦的学问。治国目标、治国途径、治国理念
3、这本书的主线围绕着为人、为学、为政三位一体而展开的。
三、《论语》的核心思想
礼与仁。礼的思想主要是因袭而来的,而仁的思想,才是孔子思想的独特的创造。所谓的礼,孔子讲的礼,是从夏商周演变而来的。“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特别推崇周礼,”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讲的礼主要是周礼。

仁的内涵:韩愈(博爱之谓仁)。仁爱是有等差的爱。爱憎分明。
仁有体和用之分,体就是主体,内在的主体;用就是体现,外在体现。仁之体讲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修养,仁之用为仁民爱物,将心比心,由己及人,不仅爱亲人朋友,而且爱他人,爱国家,爱民族,爱自然,最后实现世界大同这么个理想。

四、读《论语》的境界

http://s10/mw690/001L4S1Fgy70eEFiKw1f9&690

http://s14/mw690/001L4S1Fgy70eENIQs5cd&690

不同的人,读《论语》有不同的感悟。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纪读《论语》也会有不同的境界。

http://s12/mw690/001L4S1Fgy70eFdd8Qr9b&690

不痴魔不成活。对于《论语》,我们的态度是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段算一段,读一篇算一篇,不断地探索,日积月累,最后呢,会渐入佳境,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最后达到一种化境,止于至善。

 

五、疑难句辩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因何而乐,学道。每天学道,有新的心得,并且把它付诸实践,这是快乐的事情。所谓朋,志同道合者。乐感文化)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无友,毋友。如,类。不要跟与自己非志同道合者交朋友。)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年,守丧三年)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礼贤贤士要肃然起敬。色,脸色)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平日少谈利,赞成谈论命与仁)

 

子曰:君子不器。

(器相对于道而言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主要关心的是形而上者之道,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形而下之器)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宪,子思,孔子的孙子。谷,俸禄,引申为做官)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别人有过失,不要过多劝谏)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小人,一般老百性。小人与君子相对。君子,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的家人与仆人)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土,土地财产。德,学问道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