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喂养我的“大我”(四)

(2016-09-02 07:30:00)
标签:

婆婆

公公

矛盾

成长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喂养我的“大我”(四)
作者:襄

大我,也需要得到丝毫不差的满足

 

    这阵子,我经常想起自己对他人不够好的地方,懊悔不已,心痛流泪,我陷入了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之中:要是时光倒回,我会对他/她更好一点。

    但时光永远都是向前奔流的。

    这些记忆和情绪浮上心头,是为了让我看见什么呢?

 

    在前面的经历中,我体验到:当我对别人 走大我,但又觉得“受委屈,没有满足自己”到时候,就去刷好评,看看自己的所得。

要是对方真的看起来没有任何回报,并且一如往昔地对待你,让你对那个“回报”失去期待,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还要不要走大我?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总在问我自己:我走大我的理由,究竟是什么?虽然很多时候我是需要让家庭氛围更和谐,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我自己的发展;但有些时候我其实是可以选择只维护自己的利益无需顾及他人的;而且,大我走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我满足体恤对方的程度,是可以调整的,比如我可以选择满足她三分,七分,或者全然满足。我说的这个“程度”,是我自己内心的一个标尺和衡量,比如,其实当时我心里有一个声音“我想对他/她十分好”,但实际给出来的,却只有三分。很多时候,我感受到我自己心里对婆婆是有“大我”需求的,也就是,是想要满足她的,但我的小我把我拽住了:“她是个无底洞,你对她好,她非但不知感恩还会变本加厉,你傻呀?值得吗?”这时,我就会“扼制”住自己大我的需求和情感,只给出五分或者一两分——但我的大我却不太爽,因为未被完全满足。

后来我知道了,这是我又把大我小我搅在一起了,小我没有孤独走,拽住了大我;大我也没有孤独走,期待别人的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后悔,后悔当初没对那个人更好一点,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多让一步。想满足对方时,小我拽住了自己;小我平息之后,大我又因为未被完全满足而产生自责和悔恨。

也就是,我们总在责怪自己,

想满足他人时,怪自己太傻不值;

满足了自己之后,又后悔自己对他人做得不够。

大我和小我都是需要满足的,否则,都会产生自我不接纳的情绪,都会觉得自己不好,产生“我不好”的内在低评价。

那如何同时兼顾大我和小我呢?

还是那句老话:对内满足自己的小我,对外满足自己的大我。

在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同时感受到自己的大我和小我,那么就对外满足自己的大我,也就是,若你心里有想爱对方满足对方的念头,就去爱吧;

若你只感受到自己小我的需求,那么就尽量对内满足自己的小我,不要伤害对方。

大我和小我一样,都是需要得到全然满足的,不然,大我就会“反击”小我,谴责小我,我会懊悔自责的情绪,对自己产生不接纳;

反之,大我会“反哺”小我,赞赏小我,小我会得到“我很好”的自我确认。

从更深的层面来说,所谓大我,满足他人,其实是更大的一个“小我”,大我,是“我”的特性之中善良、奉献、付出的一面,也是人的本性和本能需要,所以也是需要满足的。要不然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后悔、自责的时刻?

 

孩子去奶奶家玩,打碎了奶奶家一个琉璃花樽。第二天我跟婆婆说“孩子还想去您那”,婆婆说:“甜甜打碎了一个琉璃花樽,还是我挺喜欢的(一个),先不让孩子过去了”,

我的小我说:“你整天喊着你多爱孩子,一个花瓶就显形了,我鄙视你,我讨厌你”;

我的大我说:“她喜欢花瓶,她爱惜她的家,她是个顾惜家庭的女主人;她也喜欢孩子,她不想孩子再弄坏什么东西然后自己又忍不住说孩子,她不想伤害孩子,所以她让她喜欢的两样东西避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吗?我感谢她,并可以帮助她。”

然后我对婆婆说:“花瓶打碎了您很心疼吧,您还得忍着不批评孩子,难为您了,我知道其实您也喜欢带着孩子去您那边玩,这样吧,您从我这边拿点玩具和书本过去,这样孩子再过去玩就有得玩,不玩那些易碎的东西了”。

 

孩子说:“妈妈,奶奶跟我说我搞破坏”,

我的小我说:“她最爱的可不是你,是她的花瓶”;

我的大我说:“婆婆用了开玩笑的方式对孩子表达她心里的惋惜,而不是严厉责怪孩子,她已经在尽量用她的方式来宽容孩子”。

于是我对孩子说:“奶奶喜欢那个花瓶,花瓶碎了她很伤心;花瓶打碎的时候宝宝也很害怕对吗?”

孩子说:嗯我很害怕。

我:宝宝不知道花瓶会碎,才玩的,

孩子说:现在我知道了,下次我不玩花瓶了。

 

孩子说:“妈妈,奶奶只让我看玩具不让我买玩具”,

我的小我说:“她舍不得给你花钱呗,还要老装作爱你爱得不得了的样子”;

我的大我说:“家里的玩具确实已经很多了,老人担心老买会让孩子不知节制,是她不懂得人性的特点和规律。她只是不让孩子买,但没有唠叨责怪孩子,已经比很多很多家长好了。我的教养方式她不理解,但是相对而言干扰(起码明面上不说什么)不算很多,已经很难得了。”

于是我对孩子说:“你生奶奶的气吗?”

孩子:我生奶奶的气。

我:奶奶认为玩具不能买,但是她给你买零食和水果不是吗?妈妈觉得奶奶也爱甜甜,只是奶奶爱你的方式和妈妈爱你的方式不一样。你觉得奶奶爱你吗?

孩子:我觉得她也爱我。

我:是的我们都爱你。

 

记得伙伴SJ以前说:“又不是演员,心里一边骂脸上还能一边笑”,有的伙伴称此为“伪君子”。

我现在就是“伪君子”,心里骂着脸上笑着——不同的是:我清楚地知道,我的骂和我的笑,都是真的。

我骂她我对她的厌烦愤怒怨恨是真,我赞她我对她的理解体谅和温情也是真,没有什么是假的,但凡出现在我心里的每一丝念头,无论大我还是小我,都是真的。

以前,是大我小我没分清,搅和在一起,小我拽住了大我,不甘心满足他人不愿付出;或者大我责怪小我,懊悔自己亏待了他人。

如果大我小我丝丝分明,对内走小我、对外走大我,一切安然有序。

以前,我会认为:这不是分裂吗?

但现在我发现真不分裂,大我小我各自走,互不干扰。

真正的分裂不是一边骂别人一面夸别人,而是即不接纳自己的骂又不接纳自己的夸;

真正的分裂不是自己心里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和意见,而是不接纳自己心里的声音。

只要自己对自己的每一丝心念都了然分明并接纳,知道哪个是大我,哪个需对外,知道哪个是小我,哪个需对内,出现多少个声音,都是有序而平和的。

 

我的每一丝大我之念都是真的,都需要满足,我要好好满足它们。

前提就是觉知自己的小我,对内满足自己的小我,小我是第一特性。或者觉知当下跟不上,事后弥补也可以。

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有大我,它一直都存在,所以我经常自责,这么多年我一直没看见它满足它,所以它经常在懊悔中流泪,以此来满足大我的需要,并告诉我它的存在。而今,我终于看见我的大我了,我会好好喂养它,满足它的需要——满足我对自己阳面特质的自我认同(若以阴阳分,大我美德,即人性的阳面特质),用感恩、温情和笑容来满足它,而不仅用懊悔、自责和眼泪。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