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接纳之“看见”(一)

(2016-06-08 12:15:53)
标签:

孩子

不接纳

嫌弃

看见

妈妈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不接纳之“看见”(一)

作者:月言

 

    星期六下午没吃午饭就和女儿到了时代天街的重庆图书馆里看书,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我们才找了一家店吃饭,都饿的不行了,我也饿晕了,女儿好象和她的小伙伴在闹什么小矛盾,我们也没有理,朋友一直在看手机连续剧,我在看手机信息。女儿拿出刚买的小马宝莉,用橡皮筋给小马扎头发,这时候女儿的朋友也想要橡皮筋,我翻开包一看,里面还有三个橡皮圈,我说女儿你还有三个呢,给朋友分享一个嘛,女儿回答很干脆,不。我说你有三个呀,女儿还是不。我无奈的放下了,这是女儿的橡筋得她同意,我没有再劝说她,对面那个孩子这时候声音更大了“我想要橡皮筋,我想要橡皮筋”,朋友一直在看手机没有理她女儿,孩子一直缠着她不放,她边看边应付着说“好,妈妈一会儿给买”,结果孩子还是不满意,想现在就要,我坐着也没说什么,女儿让我给小马扎小辫子,听见对面的孩子一直这么闹,朋友也没有说其他什么话,我就对那孩子说“你看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她给你橡皮筋啊,你想一想,什么办法可以”?然后我也没有管她们了,各自在干各自的事。但是我好象感觉到朋友心里挺不高兴的。一会儿不知道怎么听见女儿说“给你吧,我还给你一个”,然后自己拿着朋友给她分享的口香糖在那儿吃着,我看见两个孩子终于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都开始开开心心的在一起玩了,在那儿笑着呢。我也挺开心的,我说“不错呀,你看你这么快就想出办法让她给你分享了,这么快你们就玩在一起了”。这个时候我听见朋友对我女儿说了一句“一个口香糖就可以把你收买了”,这语气是一种不满、不屑和讥讽,我一下子就气血往上涌的感觉,嗓子眼里也开始堵得慌,我感觉到有一句话就想要溜出来:橡皮筋是我的,我想分享就分享,不想分享就不分享。你拿东西来交换是应该的,凭啥我要白给你呀。何况是你求我,你想要拿东西和我交换我还不一定愿意换呢,现在我愿意了你还说这种话。

    我本来是很想要冲口而出这些话来的,女儿坐在我身边对朋友的话并没有什么反应,或许她并不知道对方说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女儿是看了她一眼的,就是说女儿有可能是感受到对方的不友好的语气的,我把那些想说的话忍了忍,只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孩子本来就是物质的。

    虽然朋友说那句话的时候我没有看她脸上的表情,可是我想象得出来她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就是对女儿不分享的不满,嘲讽,眼睛斜斜的看着对方,很不屑的挑衅的和我女儿说话。她的这种态度和语气让我感受到的是她对我女儿的不尊重不友好和嫌弃,我的脑海里自动的就开始搜索这种相处的画面,都似乎一一证明了我的这种感受,她在嫌弃我女儿,她觉得我女儿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她对我女儿不友好。

我突然感到很对不起女儿。就在刚刚女儿不愿意拿东西分享的时候,在心里我是对女儿很失望的,不接纳她的,虽然我也知道这是她的东西,我不能强迫她,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来缓解别人家孩子的情绪,别人家孩子因为我女儿有情绪了,虽然女儿并没有做错什么,可是总觉得很不自在,总觉得自己要干点什么,要求女儿她又不愿意。在我眼里,这么小的一件东西女儿都不懂得分享,要是换着对方,她一定不会象我女儿这样的,我女儿就是这么小气,这就是不好的。对方孩子的情绪让我不安,总觉得应该要做点什么来安抚一下,于是想起了张老师的办法。在这整个过程当中,我是无意识的,完完全全是无明的状态。是因为朋友的那句话突然惊醒了我,原来我想要千方百计的满足她的女儿而不惜要求女儿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我那么嫌弃女儿的行为,对方也竟然是那样的嫌弃讥讽嘲笑我的女儿,而女儿做的不是什么坏事,她只是在捍卫自己不想分享的权利。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太对不起女儿了,我竟然和外人合着伙来欺负她、嫌弃她,我这个妈妈多不称职啊。

突然看到自己的很多想法。比如说对方孩子对女儿发火生气的时候,我觉得她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孩子,很会表达自己,她都是好的。可是看我自己的女儿对别的孩子发火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不应该的,女儿你怎么能这样啊,女儿你怎么脾气这么坏呀,你怎么不知道配合啊。同样的行为在别的孩子那里就是没有问题的,我也是能理解的,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的,觉得这是力量的表现,怎么看都没问题。看自己的孩子就觉得女儿怎么这么拧啊,她好差劲啊,她真是烦人呀,她脾气也不好,动不动就和小朋友闹矛盾,也不知道怎么融入团体,我不接纳这样的孩子。我看到自己对待别人的孩子和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差别,我就是这样来嫌弃自己的女儿来嫌弃自己的呀。通过不断的学习,虽然在很多行为上能接纳女儿了,也满足女儿了,可是我的内心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接纳,内心里我还是很嫌弃女儿,常常因为有这样的女儿觉得惭愧不好意思,觉得女儿不够好,我不够好

 

再来说说我朋友。这段时间我的这位朋友说过多次女儿对她有意见,对她挺排斥,印象中有好多次女儿也是直接顶撞我的这位朋友,朋友和她商量什么事,她几乎都是不合作的,表示不愿意的态度也是挺有情绪的,头一扬扭向一边“哼”或者“不”。我一直对女儿的这种待人态度表示无可奈何,觉得女儿的行为不好。今天我彻底打开记忆去搜寻那些留在我心底的点滴。

我们经常相约一起出去玩,不光是两个孩子之间玩得很好,我们大人之间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经常我们要去到商场啊这些地方,女儿喜欢买东西,看到的东西喜欢就要求买,虽然心里不是很愿意,但基本上我都是满足她的,而朋友对她女儿是有规定的,一次只能买一件东西,有些时候她女儿也能接受这样的规定,很多时候因为同行的伙伴能买,她也要求买,所以常常因为我们在孩子买东西这件事情上处理的不一样,让她不能再执行对孩子的规则,曾经听她说过,当孩子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孩子是知道她的规则的,也能愉快的接受不会多要,可是和我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要求多要。因为自己对孩子买东西本来就没有完全的接纳,我也只是接纳其行为,内心里是多么向往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啊,妈妈说只能买一件就能心满意足的买一件,所以对我女儿买东西这件事,我在朋友面前表现出来的是无可奈何的被迫的接纳,我表现给我朋友的态度是,女儿的行为我是不接纳的,我是被迫的被动的,我不是主动的,不是我不好我不管,是我女儿太有买的欲望,是我女儿不好。原来自己一直在跟别人表达我女儿不够好,这不是别人嫌弃我女儿,是我自己在嫌弃自己的女儿啊。

    当朋友对我说“你女儿很专注”,我说“哪里啊,我女儿哪里有专注啊,你没有看到你女儿的专注,孩子都会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专注的,那是她那个时候没有遇到她喜欢的东西呗”。当朋友这么说我女儿的时候,我都要急于解释我女儿并不是她说的那样好,急于对她说她女儿的好。这是我的自动反应系统。在我眼里心底里女儿的各种表现真的是都不如我意,我从心底里觉得女儿不够好,女儿有很多问题,女儿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我是她的妈妈,她最亲近的人,我都无法接纳我女儿,我都如此嫌弃自己的女儿,我怎么能要求别人不嫌弃自己的女儿呢

    记得还有几次女儿从朋友身边经过,不小心碰到她了,有几次她都大声的对女儿说“你碰到我了,请你给我道歉”,可是有时候明明我看到女儿只是挨着她了一下,她就故意要这样让女儿给她道歉,我女儿有时候就给她回一声对不起,有时候朋友还故意说“我听不见,请你大声一点”,女儿就提高了声音,有时女儿就白她一眼不理她。我很羡慕朋友的女儿能说会道,会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女儿遇到事情不是急就是哭,要么就拧着不肯说,不能很完整的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遇到这种需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的事也不肯说,声音也很小。我知道这个时候朋友自认她是在替我教女儿,而我也一直认为女儿在这方面是需要教的,是有问题的,虽然不太喜欢朋友的方式,可是我也觉得她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

   还比如有一次在运动馆里,我和朋友都没有吃饭,两个孩子在幼儿园里是吃过饭的,就想让她们自己在馆里玩,我们就下楼吃饭,结果女儿说不愿意,必须要妈妈陪着。我很想和朋友一起下去吃饭,可是我也纠结着女儿不让我去我要不要满足她,看着朋友的女儿都可以让妈妈去干自己的事情,而我女儿却这么粘我,要求我,我也不接纳女儿对我的这种要求,觉得女儿就是不如朋友的孩子。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我在群里说我很烦躁,林老师说我烦躁就是不接纳自己的烦躁,恰好那天周五带孩子去运动馆,我在想我究竟是不接纳什么我那么烦躁,恰好也遇到我们想要下楼去吃饭而女儿不让我去,我也正犹豫着,朋友就在一旁不耐烦了,她说“你妈现在肚子饿了,你妈要吃饭”什么的,女儿对朋友这么对她说话就很反感,说“我不要你说,我不听你的,我就是不要妈妈去吃饭”。因为有之前的心理活动,一直在琢磨自己不接纳的这个事情,那一瞬间我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发生了什么,只是很突然的,我说好吧,你不想让妈妈去,想要妈妈在这里陪你,那妈妈就不去了,妈妈陪你吧。我记得说这个话的时候我是没有情绪的,我是很轻松的接纳的状态,就是说我是在和你商量这件事情,你不同意就算了,我心甘情愿的接纳。朋友看到我这个样子就挺生气的,气鼓鼓的说“我走了”,对朋友的这种态度我也是没有情绪的。我安安心心的在那里坐着看手机。过了一会儿突然想去试试女儿,我就走过去对女儿说“宝贝,妈妈实在是太饿了,我去吃饭了”,女儿说“那好吧,你去吧,早点回来哟”。原来这么简单女儿就答应我了,之前可不是这样,好说歹说她死活不同意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心里升起了一些想法,那就是女儿对朋友跟我说什么话很在意,女儿很在乎朋友说的话在妈妈心目中的位置,女儿想要知道,妈妈是不是因为听了朋友的话,用朋友说的话来对她,女儿想要妈妈听她的、对她好,而不是去听朋友的话,就是说女儿想要的是妈妈的允许妈妈的关注妈妈的爱。

女儿一定是从朋友那里感受到她的不友好,感受到妈妈因为她而不顺着自己了,不满足自己了,不对自己好了,所以女儿对朋友更有情绪了。而我完全没有看到女儿的情绪,我一直认为这是女儿的问题。要不是那天我感受到了朋友的不友好,我根本就看不到孩子在这方面对我的需要,原来这不是孩子的问题,竟是我自己的问题。再一次证明了看不到自己的伤就看不到孩子的伤。

 

 

整理者感言:

除了妈妈,孩子会跟其他很多很多人发生人际互动——而妈妈为什么总是充满各种担忧和害怕:别人会喜欢她吗?她会不会受欢迎,她会不会因此受伤害……

妈妈以为孩子不会受到别人欢迎的那个“点”,正是妈妈不接纳孩子的那个点;

妈妈不接纳孩子的那个“点”,正是妈妈不接纳自己的点。

孩子是我们的显微镜,将我们内心的不接纳/信念/自我评价一览无遗地暴露出来,感谢我们的孩子,感谢我们所有的担忧和害怕,引领我们去看见,并开始深入疗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