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上身(二)
(2016-02-26 07:30:00)
标签:
婚姻改变成长父母复制 |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
妈妈上身(二)
作者:馨然
六、对老公
1、女性不能主动。
在和老公刚认识的时候,虽然我蠢蠢欲动,暗许芳心,但我牢记妈妈的教诲,女孩不能主动。加上妈妈曾和我无数次谈起过的爸爸追求妈妈时的故事,我费了些周折,让老公“主动追求我”,最终大获全胜。妈妈的这个模式,让我和有着同样信念的老公相处时,获得了益处。但事实上,当我和老公后来交流时,老公很享受我偶尔主动的表达爱,老公需要我爱的主动表达,老公特别需要爱,我主动的爱可以给他注入爱的动力。爱,跟主动,被动没关系,更不会因主动或被动的表达而处于被动或主动的处境,被动的接受,是因为安全不足,而为了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生存策略之一。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希望爱的表达,为什么不去给呢?事实上,爱别人,也是在爱自己。
2、外貌及穿衣
妈妈从来不用“好看”、“漂亮”这些词,并且很抗拒这些词,如果衣服穿得紧身一些,女性化特色多一些,便会立马说“好丑”、“怎么那么丑啊!”。在印象里,妈妈从来都否定我外貌:每次跟我洗头,都使劲拉我的脖子,边拉边说你的脖子怎么这么短啊?洗头都不好洗;每次跟我穿衣服,都不合身,这时妈妈就会说,你的肩好宽啊?穿衣服费料;只要跟姐姐一起穿一样的洗衣服,妈妈就会对我说,你皮肤好黑啊;穿毛衣不好穿时,妈妈会说,你脑袋好大啊;有时叫我把拿手出来看看,就会说,哎呀你的手指好短啊;小时候胖墩墩的,经常妈妈会说你腿好粗啊;梳头的时候,就会说你的头发好少啊。妈妈从来都是说我丑,是女性化一点,就会一遍一遍的厌恶似地说:你这样穿着好丑啊。妈妈不允许我和姐姐对自己的外貌说好看,衣服穿得好看之类的话。小时候穿的鞋子,都是男孩子的灰色或者黑色的泡沫凉鞋,我从来没有自己想要的女孩子穿的漂亮衣服,我从来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衣服。记得同样的一个梦,做了好多好多次:在梦中,我有一件蓝色的上衣,白色的长裙,我穿着好美好飘逸。我从来没有得到过想要的。直到现在,妈妈也老是盯着我和姐姐的衣服看,盯着我们的裤子看,盯着我们的头发看,从头打量到脚。我感受到的是屈辱,是侮辱,是怀疑。
外婆是个泼辣、控制的人,在家里,打骂,指责是他们最主要的受教育的方式,外公气管炎早早过世。妈妈6个兄妹,两个姐姐是同母异父,来往很少。同父同母有4个兄妹,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同母异父的大姐,从小跟部队的军官早早结婚育有三个孩子后离婚,一辈子不幸福。同父同母的姐姐从小小儿麻痹症,整日躺床上,好吃的好喝的给姐姐,在家里家务都是妈妈干,还要照顾姐姐。有了两个弟弟后,妈妈负责照顾两个弟弟,要管教他们,甚至替外婆用外婆的方式打或者骂教育两个弟弟。妈妈在家里,从来是被要求,被指责,也严重被忽略。
于我,一方面我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丑陋不堪,所以我一直在求别人对我外貌的认可,并被别人的评价苦苦折磨着,我很分裂,很痛苦。怎么办啊?如此痛苦。终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我如此坚定的认为自己就很美丽,如此独特的气质,这是真的,这是事实,这无须任何证明,我就是这样认为,我就是这样看我自己。而妈妈怎么看,那是妈妈的恐惧,妈妈的模式,这不是真的!而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每个人有每个人模式,每个人的审美,我无须去迎合每一个人。我本来就很好。
在衣服方面,我自己工作后,疯狂的买衣服,衣柜里的衣服装都装不下,清理一批又换一批新的,我没有买到过一件称心的衣服,即使当时有,在看到下一件好看的衣服时,会毫不手软的坚决去买,所以每年用在买服装的钱都要花几万块,我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头脑告诉我,即使家里买下一个商场的衣服,也不够。心里告诉我,我需要最好看最美的衣服。然而,这都不是真相。真相是,我不够好!我穿什么都不好,我怎么穿都不好。
路漫漫,我相信,看到即是疗愈。
3、否定
妈妈对爸爸的常用语,常用句式是“你不要把手臂露出来,不冷吗?”;“你不要吃那么多,吃饱了很舒服吗?”;“你不要吃那个嘛,把这个吃完了不可以吗?不然一会儿就倒掉了。”;“你不要动嘛,动了又不舒服!”;“你不要用手在那上面摸摸摸,你在摸什么嘛摸?”;“你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你是什么官嘛?屁官!不要趾高气扬,拿给别人当笑话说!”“你不要喝这么多水,你不要吃这么多菜,你不要把手放这里……”妈妈一天的话里,一百句,有五十句都在说“你不要***”。
是的,这一切又被我毫无保留的遗传。婚后,我对老公的否定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不要去打篮球,要陪我和儿子”;“你吃饭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满身都滴着油,像个小孩”;“你的衣服不要放沙发上,不要放床头”;“你不要穿这件衣服,穿这件衣服配的这条裤子太没品味了!”然而不幸的是,或者说幸运的是:老公在我否定他的时候,最多只说了第二句,他立马打住,对我说“不要来说我,你管好你自己!”我不敢再说,立马收住已在嘴边的一整套的反应模式。
看到即是改变。
4、要求,指责
我对老公,也遗传了妈妈的指责:“你不能周末去打篮球,好不容易周末,你要陪我和儿子。你不陪我,你就是不关心我和儿子,不爱我们,你自私,你只知道满足自己。”;“你看你就知道睡觉懒觉,啥时候你不是睡到八九点?你看你懒成那样子,有啥出息?你不知道早点起床吗?你睡懒觉给儿子带来多么副面的榜样啊!”“你多看看书啊,你只知道打篮球,看手机,你看我为儿子养成的看书习惯就要败在你的手里了”……老公不是爸爸,老公对我的要求指责一律反抗:“我凭什么不能打篮球?我打篮球锻炼身体好,释放压力,我这么好的习惯,你不仅不支持我,你还反对我?是你自己的问题!”;“谁说睡懒觉没出息?家是谁养的?这个家你拿过一分钱出来养吗?没出息我养得起家吗?”或者有时候直接说“没出息就没出息,你少管我!”;“你要看书,你看你的,不要把它强加给我!我不看书我照样做生意,你一天看书还不是那个样子”……
我无法得逞我的指责和要求,老公的反抗,“逼”着我向内看,原来,一切果真都是我的问题,与老公无关。感谢老公。
5、嫌弃
妈妈嫌弃我爸爸:说爸爸穿的裤子脏,一周都不洗,常常扔在屋外的脏东西上面,爸爸的东西都是脏的不好的。时常都听到妈妈念叨说爸爸如何如何不爱干净,所以就扔在外面,反正爸爸都脏,记得小时候每次跟爸爸洗衣服,放多少洗衣粉都洗不出泡,第一次洗出来的,都是污水。爸爸后来变得不爱换衣服了,回家后直接换一套干活的衣服,上面全是污全是灰,干完活就扔外面,还口口声声说你妈妈难得洗。妈妈还经常跟我说,你爸爸的脏,最脏了,要放到最后洗。爸爸到妈妈的姐姐或者弟弟家,会被妈妈在他们面前说:“谭**吃饭吃得又快又多,喝酒喝得又快又多,不知道他为什么老是改不掉”说完亲戚就开始点头,说我爸爸确实应该改,妈妈则是一副鄙夷的神情,爸爸则永远只是一句“那个有什么?什么事没什么!”爸爸从来没有因此改变,或者爸爸因此将这些固定坚持下来。
我嫌弃我老公:老公习惯到处乱扔东西,鞋子袜子走哪儿脱哪儿就扔哪儿,所有房间都可能发现他的臭袜子,床头床尾,客厅沙发,洗手间,阳台,所到之所,应有尽有。老公习惯许多件衣服轮换着穿,每件只穿一下就换,然后就扔沙发上,扔床头,扔柜子,客厅,卧室,阳台,哪哪都扔。打篮球的脏衣服,就窝在包里,直到有一天我去找钥匙,打开阵阵汗臭。我的嫌弃方式是:念叨,一发现乱扔,我就念,就扔到洗衣机上,洗衣槽里。我老公生气了:“你不帮我洗,你还说我?你若看不惯,要么你闭嘴,要么你拿了洗,不要说我不要指责我,你指责我说我我就会讨厌你。”
我嫌弃我老公穿的衣服,说我老公穿的衣服买的衣服没口味,花哨,老公反击:“你买的衣服我没一件觉得好看的,我只是勉为其难,觉得买都买了不穿就浪费了,你别以为你的品味多好!”“你觉得我穿得没品味,你离我远点,别跟我走一块儿。”
老公吃饭,我挑剔他吃得太快了:“谁在跟你抢吗?吃那么快?不可以慢点?”老公要么不说话自顾自的吃,要么反击“看不惯离我远点,我就这样吃。”
时间有限,就写到这里吧。
总结一下:曾经我感觉自己很不幸,遇上不爱自己的老公。老公不按自己预想预设期望和认为的来满足我,就是老公不爱我,所以曾经悲伤曾经绝望曾经恨老公。而当看到爸爸妈妈的相处模式,看到妈妈的否定指责控制,看到爸爸的压抑愤怒隐忍的反抗和接受,看到爸爸妈妈曾经的经历和生活,一切无不是在相互索取。一切释然,一切明了,透过父母的相处,尤其一面放大镜,看到了我对老公的模式。还好,我已经开始走成长路。
整理者感言:
从某种角度来说,无分别的爱最大的伤害,就是“复制”一个和母亲/父亲一样的孩子,然后让孩子用父母的生存方式,去应对孩子自己的人生——这相当于让孩子用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在科技时代中打拼,用农业时代的思维在信息时代里求存,这是怎样的阴差阳错?
去看见自己是如何传承了父母/原生家庭的生存策略,理解它们,感恩它们保护着我们一路长大,并思索自己在今后的人际关系中,是否可以运用更多的生存策略,从容前行。
如果这篇文章感动了你,增益了你,请略微犒劳(打赏)我们,算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同。你的认同,会让我们在此时此刻,深深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