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完整”的新理解

(2015-12-18 07:30:00)
标签:

完整

阴阳

正负

理解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对”完整”的新理解

作者:花儿一朵

 

我不能容忍自己犯错误。有的错事,我会清清楚楚记一辈子,一直不能原谅自己。

小时候,一次妈妈在厨房炒菜,让我看好一两岁的弟弟。我偏要给弟弟蒙上手绢,带他到炕沿边上往外面看,结果一不小心他栽下炕去倒在地上。妈妈听到声音惶恐地过来,抱着他大叫。

为此事,我一次次地责备自己,如果我好好地陪他在里面玩,妈妈可以安心炒菜,他也不会摔下来。我为什么非要那么玩呢?!为什么呢?好玩?新鲜?有趣味?我原本是想我们两个朝外一起露头,妈妈回头看时,给妈妈个惊喜。可惜根本没有开始就把弟弟给摔了。妈妈从头至尾都在安慰弟弟,根本没有指责我一句话。可是我怎么那么自责呢?我想跟她解释:我只是好玩,我想设计一个有趣的环节,我想你和我们一起轻松大笑。我就是想做这么一件事。我真的想让她知道前因后果。可是她对我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问,就当是原谅我了。我到底怎样的目的,怎样的过程,她都不问,就直接原谅我了。我好憋闷,我很委屈。我希望她问我一句,怎么回事?哪怕她骂我一句:“不好好在里面呆着,干嘛带这么小的弟弟到炕沿边来?!”你问我、骂我都可以,我就有机会说了,我可以承担后果,我可以为我的错误被骂。可是这样不明不白的就被原谅,我实在是憋屈,因为我的好意,我的这么好的出发点,你没有看到!!你只看到了我的错误,那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我需要你看到完整的我,我愿意为完整的我负责:我愿意承认我的错误,愿意为我的错误接受你的批评,接受对应的惩罚!同时,我也需要你看到我的意图,我的意图是好的,我需要为之收到相应的表扬!这才是我愿意的事情!这是一件完整的顺畅的事情!你不批评我,但是我自己可以看到,我会深深自责,这种自责不会免除!但是同时,你取消了我获得表扬的权利,这个表扬却不会产生,永远缺位。一件完整的事情,在你眼里只有一半,只有负的一半,没有正的一半。而我强烈需要正的那一半被人看到!于是我换一个方法让你看到:我把自己身上负面拼命缩小,正面拼命放大。我拼命正,拼命正。这个办法好,妈妈能看到,老师亲戚朋友,大家都能看到。看来办法是对的,我尝到了甜甜的汁液!我要坚持做好人,坚持做好事,我就能被人看到,被人表扬!这个办法真好啊,百试不爽啊!我真聪明啊!我找到了人生真谛!这个策略,我一直使用,几十年一直用,一直收到效果。所以如果自己发现了有问题,从来不会怀疑机关在这里。

 

一件事,只有负面呈现出来了,那么我就会认为那是一件坏事,一件错事,我以后会本能地少做错事,少做坏事。但是,必然地,整件事情在我这里作为了一个纯粹的错事、坏事被留下来了,在我心里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无法解脱。即使被原谅,那只是对方的宽恕,而没有改变“那是一个错误”“我做了一件错事”的本质。

 

我的人生不完整,在这件小事上看到了根源:我的破坏性永远缺位,我永远不能放自己的负面出来展现,也不敢放手做任何可能破坏我的正面形象的事情,因为错的就是错的,不好就是不好,是一个孤立的事情。如果看到好坏共存,阴阳互生,就不会那么害怕和排斥“错事”,不会那么不加思考地不顾一切地做“好事”。

 

如果正面能够呈现出来,得到肯定,那么正负面都被看到,我就会对事情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看法。我会知道一件事有正有反,是正常规律。要做事,必然有其对应的负面效应,正负为一体,不可分离。

如果有负面的事情被批评了,我也不会完全否定自己,因为必然有正面的因素包含在内。

如果有正面的事情被表扬了,我也会记得去看到它的负面,接纳它的负面。

 

这样的眼光,是全面的眼光;

包容自己的正负面的心,是一颗完整的心;

接纳自己正负面的人,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

 

这样的人,永远知道每件事情的代价和收获,不会因做好人做好事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因做了错事而纠结折磨自己。

这样的人,更能看到世界的真相。因为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阴阳共存,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样的人,因为看到,因为知道,他更可以包容自己的全部,真实的自己的全部。

这样的人,不会逼着自己去不假思索地做好事。因为他知道好人好事附带的父母后果,他会客观地衡量,理智地选择。

这样的人,不会因为有风险而放弃自己想做的事。因为知道,他总是可以提前对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即使有意外,也容易接纳之。

 

给自己顺手举个例子:

儿子不收拾玩具,看着客厅里面乱七八糟,我认为那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事情的另一方面是:他节约了收拾玩具的时间,继续投入地玩,其实是更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同时,不收拾的状态,有一种随意和放松的感觉,这种随意和放松,让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家的包容和安全感。而家的包容和安全感,不正是我们生活所追求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吗?所以,玩具不收拾,也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不是不可容忍的事,它有我们需要的积极意义。

想通这个,我可以在他玩具堆上看到他的自在,以后不再会心急火燎地催着他收拾。催儿子收拾玩具,曾经是我的心病顽疾,我变换招数和儿子斗争,需要他每天把自己的东西归置好。但是屡次失败,还被儿子判断为“妈妈有乱七八糟恐惧症”。现在,我再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紧张了。

 

想起了曾老师曾经给自己写的小诗,讲自己的生活状态,任何状态都是好的:穿衣随意是好的,不理孩子是好的,不收拾屋子是好的,不约束老公也是好的。当时可以体会到她的开阔和放松。而今天再想,她的放松,不是多年我猜想的放下的放松,或者不在乎的放松,而是看清楚事实的放松,是理性的放松,是真的理解之后的放松。

对“完整”二字的理解啊,对阴阳图的理解啊,忽然间又进了一步。原来千百遍地看过、听过、也给别人讲过“完整”“阴阳”这些概念,但是,这之后,居然发现原来的自己是在圈外,用眼睛和嘴巴讲,几乎没过脑子;这一次是通过情绪,用心激发出来的新理解。字面写出来是一样的,于自己而言,道理进入身体的状态,完全不同了。

 

这时候,又想到了林老师讲的阳面法则,好像从后台理解了林老师讲的阳面法则,还有A课里讲的表扬孩子的方法。平常的与孩子交流,自己是抱着鼓励、表扬的目的,睁大眼睛去找正面积极意义,拿出来表扬孩子。甚至有时候人会认为,表扬是一种夸大和拔高优点的事情。如果能真正理解事件的完整性,其实是自己自然会看到孩子所做的事情的正面和积极意义,给他指出来;通过这样做,帮助孩子慢慢培养思维习惯,学习一种全面看待事物的方式,看到两面性才是看到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事物。因为我自己看不到,所以很难给出正确的表扬。如果主动学会完整看待事物,正确引导孩子,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整理者感言:

对事物正/负面的感受和评价,仍然取决于己心的向外/向内,取决于每个具体情境下自己安全感的来源。

愿意感受自己的人,愿意向内“看心”的人,才不会被外界的标准牵制,只盯着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向外看的同时,向内看,看自己,看心,

我们就会看到事物的完整性,

就会知道一个人立身于世,如何自主自己的生命,并于内(知)外(察)之间自如出入。

 

 

 

林巨老师寄语:

一个人在某事上失败了,并不代表一个人在某方面没有天赋。

一个人在某方面没有天赋,并不代表一个人的事业不会成功。

一个人世俗的事业失败了,并不代表他内在的人生是失败的。

一切外在事务,从来变幻不停,因缘际会,成住坏空,总非自性。

而生命内在的人格,本来清净,本来圆满,能生万法,永恒常伴。

所以,生命本就美丽,本就智慧,本就光明,本来就很好很好啊。

所谓成长,只不过是帮助每个人,去看到上面这一点,如此而已。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如果这篇文章感动了你,增益了你,请略微犒劳(打赏)我们,算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同。你的认同,会让我们在此时此刻,深深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