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后己”
(2015-12-04 07:30:00)
标签:
先人后己退让自保 |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
“先人后己”
作者:水滴
他奶奶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我好欺负吗?还是人性本来如此,因为我的宽容,所以儿子在我面前放松的呈现本性?周一放学在公共玩耍游戏区玩完准备回家的时候非要坐我脖子上让我扛着,玩的时候这样玩了会,没玩够还是怎么的。但实在太累了,虽然从儿子小的时候开始因为爸爸很少陪他玩耍,他又是个男孩子,我也比较喜欢运动,所以我会跟他玩各种肢体游戏,包括翻跟头、坐脖子上扛着等等,但现在他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了,我就是觉得累不想再扛了。但昨晚回家的一路他都在跟我磨叽,我开始同意从楼梯的最后一级台阶到家门口,他非要四级台阶,并提出以后可以一半时间爸爸送上学,我贪心这个,同意了。结果不知道是因为爸爸晚上说他送上学必须早起还是他自己就反悔了,反正早晨实际也没早起,磨磨蹭蹭吃完早饭还是磨叽要我送,我差点就同意了,但最后时刻看到他又来哭闹那招,我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就不想委屈自己去同意他的要求,让爸爸把他拉走送去上学了。
周一老林在群里让大家思考“我很笨”的信念并写下来交作业,我其实并不是很有感触,因为从小成绩优异,顶多是非天赋异秉的聪明,但也不算笨,所以对这个“我很笨”其实并没有啥特别感觉,但似乎也不是一点没有,也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笨(比如在花径),于是就写了,但没有啥情感写出来的可想而知,老林说“你这不行,继续”,我却没有再继续写。因为我突然想到其实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写,老林在群里怎么说是他的事情,这个信念对我来说是否有所触动是我的事,他那么说大家如何如何或许是为了群里其他人的感受,并不是说每个人必须如何,就如那次他让大家看《甄嬛传》写东西,也是让大家都写的,你因为当时实在是一点感觉都找不到就没写,这次只不过你觉得也不是一句也写不出就听话的写了。
你从不会为自己坚持什么,总是被动的在接受外界给予你的的一切,支撑着、退让着,直到你退无可退才会为捍卫自己的最后一点利益而挣扎和反击。
婆婆一直很喜欢管你小家的事情,你一路退让着,直到儿子身体的事情你觉得不能再听她的、照顾她的情绪了,那是儿子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再听她的通过干预解决,才开始反击。
然后儿子身体的事,因为看了几个名医,但儿子药实在喝的费劲,于是你自己各种学习,前后历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用其他方法帮儿子搞定。
儿子上幼儿园的事情儿子一路折腾、你一路退让,几度博弈。
儿子花钱的事情也是如此,还在博弈。
上次小组课老林让我好好想想为什么儿子一哭闹我就没辙,周一写东西的事情突然让我看到其实不只是儿子哭闹,其他的事情也一样,只要一有压力,我都是会一步步的退让,直到自己退无可退才会挣扎着反击。为什么我总是退让、逼着自己去改变、去适应外界的一切?似乎一切都是我的错?从没有在一开始就认为“我是好的、我是对的、我值得坚持我的界限”,总是“尊老爱幼”的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总是先人后己的来考虑问题?
这篇心得昨天就开始写,但昨天后面写的很乱,没办法让情感出来,似乎答案(旧信念是儿时的保护伞,让我安全,现在不需要了)就在那摆着,所以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去走让情感升起来的路去继续写下去了。以往的心得我都是不知道答案,随心而写,误打误撞却似乎也能找到触动自己的点,让自己哭一场,并完成心得,这次却有点找不到感觉。反倒是几件有情绪的小事情的“我允许”让自己哭了几回。
为了完成作业,还是继续硬着头皮写下去,去看看儿时那个从来不敢为自己考虑什么、总是把父母、老师的要求放在第一位的乖巧、懂事的孩子,即使那么乖巧、懂事却还是有很多的斥责和管教。我不知道这些斥责和管教从何而来,因为我对儿时的生活全无记忆,除了那个我之前写过的爸爸误听说第二个孩子是女孩时的表情的场景以外,那时我也已经5岁多了。但那个斥责和管教声音却经常在我的脑子里打转,有时我能看到它、不理它,有时会在它冲口而出之后才发觉这其实似乎不是我的声音,是爸妈的声音,我其实不是那么在意这件事情的……
前两天看吕涛的心得《看到我的呼喊》把自己看哭了,我现在的表现和她一样一样的,但我对童年却没有任何感觉和记忆,我似乎也不觉得自己的童年孤单,因为跟妈妈求证了,虽然妈妈有时要去地里干农活,但会把我给太奶奶看着,我并没有真的被一个人留在家里、哭也没人理的情况,但是我怎么就长成了现在这样子呢?到底是为什么?我想救赎自己,却无从下手的感觉,越来越混乱,真希望立马可以去闭关,用那种逃无可逃的环境去唤醒我的潜意识,让我能不再这么两眼一摸黑的乱撞。
感恩旧信念,我的先人后己、我的任何时候都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在我的童年是保证我安全的法宝呀,我没有殿彩和芳芳那么叛逆,但我也时不时在我可以赢过爸爸的时候去赢他一下(饭桌上的辩论),虽然要付出被辩不过我、气急的爸爸勒令不许吃饭的代价,但反正过一会他吃完去遛弯,我就可以出来继续吃了,也饿不着。
所以虽然我也有点小小的叛逆,会跟爸爸辩论、会明知道爸爸不让随便拆东西我还是会小心的拆开再装回去(偶尔会装不回去),但因为我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先人后己、乖巧懂事,不为自己争什么,所以我只被爸爸打过一次而已,而那次挨打甚至都与叛逆无关,只是运气不好爸爸那天气不顺、看到我带弟弟在外边玩雪就打了我耳光。
所以那个信念也没有错呀,在以往的特别是童年的环境里,没有人看到你,你要依赖别人而活,你不把别人的事情、要求放在前面,怎么可能呢?所以你注定是要把自己放到最后来考虑的。这是当时的最佳方案呀!
“先人后己”这个曾经的信念,给了我很多的益处,现在我自己养活自己,我可以更多的考虑我的需要、满足我的需要,不必总是改造自己来适应外在的环境。我就这样了,怎么着吧?不满足孩子要求的妈妈也是好妈妈,让孩子哭闹的妈妈也是好妈妈,不听老师话认真做作业的学生也是好学生,不能什么都依着婆婆、哄婆婆开心的媳妇也是好媳妇(我就这样着了,要不您换一个儿媳妇)……
亲爱的孩子,谢谢你以往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去尽自己的全力试图满足外界各色人等不同的要求,默默的去做好人,希望他们看到你默默的付出,认可你默默的付出,换取他们对你价值的认可。亲爱的孩子,你生而为人自有你的价值,你现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还可以照顾你的家人,你不需要乞求别人的施舍来养活自己,你可以挺直了腰板做你想做的事情,把自己放在前面、首先照顾自己的感受、呵护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伤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可以不再“先人后己”,你可以只是做你自己了!
整理者感言:
内在安全感的改变,是转换生存策略的前提;
而内在安全感的自我评估,关键在于:知无分别,自我接纳。
我们与自己的这一场场对话,是自我接纳的历程,是内在安全感的积累,是一切改变的内在力量积蓄……
林巨老师寄语:
一个人在某事上失败了,并不代表一个人在某方面没有天赋。
一个人在某方面没有天赋,并不代表一个人的事业不会成功。
一个人世俗的事业失败了,并不代表他内在的人生是失败的。
一切外在事务,从来变幻不停,因缘际会,成住坏空,总非自性。
而生命内在的人格,本来清净,本来圆满,能生万法,永恒常伴。
所以,生命本就美丽,本就智慧,本就光明,本来就很好很好啊。
所谓成长,只不过是帮助每个人,去看到上面这一点,如此而已。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如果这篇文章感动了你,增益了你,请略微犒劳(打赏)我们,算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同。你的认同,会让我们在此时此刻,深深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