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哭闹,爸爸的威胁

(2015-11-10 07:30:00)
标签:

孩子

父亲

威胁

信念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孩子的哭闹,爸爸的威胁

作者:非你莫属

 

今天周末,老公在家,一大早我就忙着修电脑,孩子呢因为爸爸在家,就开始缠着爸爸玩小火车,其实一早上我没怎么陪伴孩子,后来老公坐在餐桌前看手机的时候,孩子又要求爸爸陪他玩电脑游戏,其实那个时候我知道老公也想有自己的时间,而我呢坐在沙发上也看着手机,老公故意把孩子打发说你去问妈妈可不可以,孩子不愿意来问我,可能孩子知道我平时没怎么好好陪他玩电脑游戏,总是跟他说妈妈不会玩电脑游戏,要玩就找爸爸玩,可能因为这方面原因,孩子也没有来问我,就一直哭闹着要爸爸陪他玩电脑游戏,爸爸呢也一直让孩子来问我,孩子呢一直不肯,后来孩子哭起来了,爸爸看到孩子哭,就更不答应他了,虽然是笑着抱着孩子的,但是对孩子说你这样哭是没用的,还说孩子怎么变这样了,我听到这样的话,顿时心里很生气,就冲老公抱怨了几句,说你不想陪他玩就诚实点告诉他就好了,干嘛要这样说孩子,说完我就跑进房间锁上门,开始发泄,把心里的怨恨都写出来,写着写着我却哭了,此刻听到隔壁房间,孩子跟爸爸玩游戏的声音,听到孩子根本没事的样子,我知道孩子根本没受伤,而真正受伤的是我,是那个小时候的我,是我的伤因为这次事件被勾起来了

 

我允许我好生气,我允许我看到孩子那样哭着喊着要玩游戏,可是爸爸却一直逗他,我允许我看到这样的情景,真的好气好气,我允许我忍不住地就想跟孩子爸爸说,你就不能诚实点,不想陪就直说不想陪啊,我允许我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好气,我允许我克制不住情绪,冲老公抱怨了几声,我允许我生气的跑进房间,锁上了门,我允许我又把这难得的周末搞得一塌糊涂,我允许我接纳不了这样的我。

 

我想到小时候,曾多少次,我也是这样的,哭着喊着要干嘛,可是爸爸妈妈就是不,反而还说我等不哭了再说,什么东西啊,我哭难道也是我的错吗,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做个不哭的乖孩子,我就是想哭怎么了,我就是想哭怎么了,我并不是要以哭达成什么目的,我只是想哭,我心里不开心,我心里郁闷,难道哭也不行吗,等我哭了,你们又说等哭完了就答应你,你这不是在告诉我哭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吗,你这什么变态教育啊,他妈的反而都把错怪在我的头上,你们都有理,无理的只有我,只有我,是吧?

我记得小时候,我哭的时候,爸妈总会说:等你哭完再说,有什么好哭的,你倒是给我哭哭看,你怎么那么没用,就知道哭,不能惯着你,就知道哭,你看我们是不是对你太好了,把你惯成这个样子了,动不动就哭,动不动就哭,类似的话太多太多了,不知道该从哪句说起了。

你想到小时候爸妈也是这样的方式对待你,甚至是更恶劣的方式,老公还是抱着孩子笑嘻嘻的说,可是你爸妈呢,你爸妈就是很凶的样子,就是一副都是你错的样子来对待你的,那个时候的你,真的好难受啊,你觉得好委屈啊,你觉得什么错都是你的,你觉得自己好冤枉啊,你那么委屈,可是你连哭都不能哭,你哭也是你的错,亲爱的,你太不容易了,你好希望大人们可以诚实一点对你,可是他们偏偏不是,偏偏就是以各种理由,各种以“为你好”的理由,来压制你,让你喘不过气,让你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错。

这样具体的事情,我都想不太起来了,太多太多了,多到数不过来,似乎这样的事情每天都有发生,慢慢的让我变得乖乖的了,慢慢的让我变得不想去麻烦爸爸妈妈了,也不想去跟他们沟通了,我知道什么都是没用的,什么都是我的错,什么都是我不好。

 

可是被这么认为的我,还是这样坚强的长大了,虽然长成了这样一个处处看别人脸色行事的我,可是我还是很坚强的长大了,我知道你柔弱的外表下有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内心,其实你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我知道,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好,敢于揭开自己的伤疤,我知道,你其实真的很勇敢,真的内心强大。

 

亲爱的小孩,你想哭就哭吧,你心里有委屈,爸爸妈妈不理解你,还责怪你,你真的太委屈了,你想哭就哭吧,你想闹就闹吧,我可以来陪你,我可以来理解你。

 

我现在懂了,为什么老公看到儿子哭会有情绪,因为老公的小时候也是不允许哭这样长大的,而我也是,所以以前的我,为了不让儿子哭,我就全部满足孩子,成为了一种溺爱,慢慢的我看到这点,我开始自己会哭了,会允许自己尽情的哭了,我也允许了孩子哭,不管什么事情,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我都会允许孩子把内心的不满以哭的方式发泄出来,所以其实这样,孩子心里的垃圾随着哭排出来之后,其实他并没有太大的伤,而看到老公压制孩子哭的时候,我的情绪又起来了,我知道那是因为触碰到了我童年的那种模式,我对老公愤怒,其实我是在表达我小时候的那个愤怒,而老公对孩子的模式也正好反应出他小时候不被允许哭的场景,同时也让我联想到其实爸爸妈妈对我小时候哭的不允许,其实是他们小时候也是不被允许哭长大的。

 

我有个信念,哭是不好的,所以我不能用哭来威胁任何人,你哭的话,我是不会满足你的,这样的信念,带给了我什么好处?

我似乎想不到这个信念的好处,虽然有这个信念存在,可我还是一个爱哭的人,我一边哭一边认为哭是不好的,我的信念矛盾了,所以其实一方面也不允许自己哭,虽然哭了,但还是不允许自己哭。

想到以前跟老公吵架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委屈,我会哭,我似乎更多的是用哭的方式来索爱,而不是想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我想让老公看到,你看我都哭了,你快来安慰我啊,可是一开始等他来安慰我的时候,我却又会把他推开,导致后来老公很少会来安慰我,甚至看到我哭他就会很烦躁,他烦躁的时候,他就会说你又哭又哭,也会生气的离开,那个时候的我,我会潜意识告诉自己,你看吧,我哭又是不好的,我哭是不被接纳的,我就是要以这样的目的去圆满这个信念的正确,我就是要想方设法的证明哭就是不好的,哭就是不被接纳的,所以就有了老公来安慰我,我把他推开的场景。

我突然明白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一边哭着却又一边不接纳别人的安慰,我心里想要安慰可是却在推开安慰的人,我就是想证明哭是不好的,哭是不被接纳的。

 

亲爱的,小时候爸爸妈妈告诉你哭是不好的,那是以前的信念了,那是爸爸妈妈觉得哭是不好的,因为他们小时候父母这么告诉他们的,他们是不被允许哭着长大的,所以他们才会对你有这样的方式。

可是现在的你,已经大了,这个信念显然已经不适用了,你知道哭很好,哭可以排泄心里的垃圾,会让你的情绪管道通起来,还能看到很多不知道的自己,你觉得哭完真的太舒服了,你看到了哭带给你的好处,我允许你哭,你想哭就哭吧,而这个时候的你,哭已经不需要人安慰了,你只想一个人好好的哭,一个人好好的发泄,哭完了发泄完了,我知道你心中的垃圾已经排掉了很多。

 

因为哭是好的,所以你想锁门的时候就锁门吧,不用自责,我允许你锁门好好哭一会,我允许你这样的行为都是在保护自己的情绪通道。

 

小时候的那个信念,因为爸爸妈妈告诉我哭是不好的,而当我哭的时候,有人来安慰的时候,我却又推开那个安慰的人,我以这样的方式在证明哭是不好的,形成了我叛逆的,倔强的性格,这个倔强的性格,我想也是支撑我独自走成长这条路的一个特别大的优点。

 

想到之前殿彩瞧不起我的事,我心里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成长,我一定要越来越好,所以我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成长上面,整录音也好,写心得日记也好,我其实真的很用心在做,尽管周围所有人都反对,但是我还是一意孤行,我不能被人看不起,我想这也是倔强带给我的好处。

哭是不好的,这个信念让我看到自己身上倔强的一面,不服输的一面,我心底真正认为,只要我想做的事,我就一定能做好,所以只是看我愿不愿意做罢了。

似乎我们上一代都会以这个信念带给我们,像我老公,他几乎是不哭的人,所以我看到了他表面的坚强,表面的倔强,其实我知道他心底是很脆弱的,而我呢,我看到这个信念带给了我的好处,而现在,我可以自己选择什么情况下,哪个信念需要启动就好了。

 

就好比看到老公对孩子的哭进行威胁的时候,我只要启动“哭是好的”信念,那样我就可以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你想玩电脑游戏是不是,可是现在爸爸妈妈都有点累了,等一会儿好不好,让我们休息一下好不好,如果孩子还是不肯,我就抱着他安慰一下他,让他想哭就哭会吧,把他的情绪放出来,而老公看到我这样的处理方式,我想他也会接纳,这样也没有逼老公要去陪孩子玩电脑游戏,老公这边也得到了尊重,孩子这边也把他的情绪发泄出来,我想最后的结果都是好的。

而那个时候我出来的信念是“哭是不好的”,所以我很气愤,我要替儿子打抱不平,凭什么哭是不好的,儿子那么委屈,你不陪就算了,你还要来跟我说哭是不好的,所以那个时候的我带着这样的信念,根本就没有把这事处理好,反而最后老公和孩子之间玩游戏玩得挺开心的。

 

我想下次再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我会告诉自己,哭是好的,那样我的智慧就自然而然出来了,自然而然会处理这样的事情了。

 

 

 

整理者感言:

一个人的信念体系,看似庞大纷繁,错综交缠,实际上其中的每一条信念,都十分精确地操控着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

所以,我们需要精细地捋出情绪背后的每一条信念,清楚地知道这个信念在自己当下的情境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也就是,发现信念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发现任意一条信念所带来的好处,我们才能让自己相信:我是爱你的,我所做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当下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其中的“好处”)——因为,人性的第一特性是“利己”,当我们从潜意识深处承认此信念的“利己”意义,知道此信念的“好处”,人性才会出于本能地接纳这个信念。

人,只真正接纳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对自己无利的某种信念认定,则会激起自己本能的抵抗。比如:一个女孩持有“我很丑”的信念,“我很丑”这个信念本身对于女孩而言,在不同的阶段和现实情境下,既有制约作用,也有促进作用,但最关键的是女孩对“我很丑”这个信念持有“‘我很丑’这个信念是很糟糕的,是完全阻碍我、戕害我的”的信念确认。当她对此信念持有这样完全否定的确认时,她就无法接纳这个信念,无法接纳这个信念所带来的一系列欲望/情绪反应,即,无法让自己相信自己在“利己”,在保护/发展自己,在爱自己。

精确地知道每一条信念所带来的好处,是为了让自己在当下每一个情境中,都信任自己、满意自己,从而接纳自己:对信念的精细梳理,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允许”,切合人性特性、符合本心需求地达到出于本能的深度自我允许、自我接纳。

一个人可以拥有无数条信念,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任意情境下选择出当下所需之信念,并出于本能、身心合一地接纳这个信念,接纳自己。

笔者有感,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做此境解,颇具孔夫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