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相信谁
(2015-09-06 07:30:00)
标签:
自信接纳疗愈无分别杂谈 |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
该相信谁
作者:善至
知识就是经验,其他都是资料而已——第一次提到这句话,还是在给小古老师写的一篇心得里。今日重温,意义非凡。因为林老师的一句话——有分别的爱最大的危害,就是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一语惊醒梦中人!尽管时时刻刻活在自己的经验中,但我从没有将自己的经验赋予应有的地位,直到此时我似乎才真正看到她,并重新审视她对我的意义和价值。
刚过去的周末两天小古老师在宁波开课,一大早我去给主办方送帮他们打印的资料。Z笑嘻嘻地告诉我,昨晚的聚餐很是热闹,大家在小古老师面前讨论关于林老师的法门。我听了立刻为之一震,好奇心立刻上来,很想知道他们具体聊什么。此时我自问:为什么我会这么好奇?答案对我很清楚,我想知道大家的态度和立场。可是,我为什么这么想知道大家的态度和立场?大家的态度和立场对我很重要吗?
Z没有继续说,我又问旁边的L,他说,昨天有一个点,小古老师把大家点通了。这句话又给我一震,不舒服,好像小古老师点通大家就意味着他比林老师高明。但是在我心里,两个人是没有可比性的,我对这种对比甚至感到异常的愤怒。可是,我自己又明明在把小古老师和林老师比较。我为什么要比较?
某师兄也在会场,他笑着问我:“昨天晚上聚餐你也没去啊,去了就好了”。好什么好?我为什么要去?我反感听到他这么说,因为我觉得他的意思似乎在说,去了你就迷途知返了,就不会再跟林老师学习了。一会儿听见他跟老闵说,“现在大家还是回归本源啊,宁波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来过了,张德芬来过了,王人平来过了,林巨也来过了,现在还是回归(到小古老师这里)”。明明白白地表达出只有小古老师的才是唯一正宗的真实法,其他不过是旁门左道。
我感到生气、压抑,我的存在是直接被他忽视的。我听到自己心里说:哼,我可不这样认为。你别看我现在站在这里就以为我只认小古老师了。我有一种被这里的氛围排斥的感觉,似乎我是一个外星人,正站在一群地球人中间,大家在用怪异的眼神打量我。我感到有些孤立无援。我想离开这里,我要用离开表明我的立场。我也在渴望认同,渴望支持。没被他人认同的我,我所认同的似乎就错了;没被他人支持的我,我所支持的似乎就错了。
我在把目光投向别人,期待一个肯定的回应。我把评判权交给了别人。当我把评判权交给别人的时候,我在相信谁?我又在怀疑谁?
很显然,我相信了别人。这个别人可能比较权威一点,这个别人可能是一群人。这个权威一点的人、这个数量不少的一群人的认同似乎更有参考价值,唯其马首是瞻似乎更安全更靠谱一点。而我,只是那么形单影只的一个小小的自己啊。
我是在怀疑林老师吗?我对林老师无论是怀疑还是信奉,林老师依旧是林老师,不差我这一个信奉的,也不差我这一个怀疑的。我何苦期待他人认可我的选择?我何苦期待他人对我的支持?——如果我对自己坚信不疑。
我分明是在怀疑我自己啊。
我问自己:你可以相信自己吗?你就这么不相信自己吗?
一切还是要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上来。实践林老师的方法,有没有让我受益?有没有让我获得成长?答案毋庸置疑。我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圆满,我做到了很多之前做不了的事情,我每隔一段时间都惊讶地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那些具体的细节,我不需要再一一去列举。
可是,我竟然连自己的体验都不愿意相信。我依然要惶恐地去比较,我依然要热切的去期待别人。写到这儿心里又是无比的悲恸:这个自己,在我眼里竟是如此不值得信任,这个自己,在我眼里竟然是如此不值得托付。连这个自己的切肤的感受都要等待别人去品评——你知道吗?我有这样这样的体验,所以我应该是对的吧?你认同吧?你快快认同我支持我把,这样我就确信这个我是对的了。我好像看到自己正把自己扒光了,然后满心疑虑地问别人——看到了吧,我是长这个样子吧?
这个可怜的我自己,这个不被信任的我自己啊。她是那么蓬勃舒展那么生机盎然那么有力量的一个生命啊。但是我却无视她、甚至剥夺她的力量,我把她的力量放到别人身上,然后再期待别人把这力量给我。当别人不能按我预期的给我时,我心里还生出无比的怨恨。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可笑可叹的事情吗?!
因为答应儿子早点回家,我还是离开了会场。临走前和L在门口聊了几句,没想到又被刺痛一下。他说,原来一直觉得我又是博士又是走这条路,没想到我观心的时间其实不过刚刚开始,而他们都好多年了。他说觉得过去他们一直在试图给我过高的东西,而我是接不上的。看着他的一只手高啊低的在那里比划,我看到我的狂妄立刻跳出来:算了吧老兄,你们观那么多年还不是那副屌样子。小我一样地跳来跳去,一样地比来比去啊。别以为你的方法有多高明,也别以为自己有多高明。我就是看不惯你们觉得自己高明,我也很想显得高明呢。啊哈哈。我是高是低,关你们屁事啊。
可是我更想对自己说,别人高别人低,谁高谁低,谁高明谁不高明,这又关我屁事啊。尽管让别人高明别人的高明去吧。
这个高明不高明的对比,我自己何尝不是时时刻刻在进行着。想当初之所以到林老师那里听课,源于阅读林老师的文字。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一个灵魂的高贵、深邃、美好,还有让我欣喜的鲜活与灵动。我觉得这个林老师是那么值得我信赖。可是第一次听课的时候,林老师讲到什么,我立刻不自觉地将林老师和古老师对比,林老师讲的东西若在古老师那里也类似讲过,我就觉得放心、靠得住。若感受到林老师的言辞似乎有一点点傲慢,心里立刻就想:古老师肯定比你高明,我可是听过古老师课的呢。当初被林老师深深触动的经验,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此刻我站到古老师一边,一瞬间仿佛我也变得比眼前这个林老师高明,我也可以趁机傲慢一下了。
原来,我就是通过这样的对比和站队,来检验自己的选择,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以确保自己足够安全。我通过依附于别人,并认为因此和我所依附的就一样了。而那个和我不在同一阵营的,就是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了。
可是真理是属于哪一个人的吗?真理永远在那里。但我永远也到不了那个真理所在之处,除非我的心到了那里。所以哪个高明哪个不高明,真的是关我屁事。
说到底,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体验,我谁也不相信。除了我自己的心,我谁也不相信。除了我自己,我谁也不相信。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自己的一个小纠结。每周别的小组进行的时候,我总是时不时地点开QQ看一眼,看看他们聊了什么,林老师说了什么。想心无旁骛做自己的事情,根本不可能,那个想看一眼的欲望每隔一会儿就跳出来并让我屈服。我之前从没认真思考过我为什么会这样。直到有一天,我在他们的聊天中看到林老师的一句话,这个旁观的欲望“唰”一下就消失了,当时我是那么麻利地立刻关掉了QQ。原来,我一直想确认我是好的、我已足够好。那一刻我让自己得到了这个确认。但是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其时只不过仍然在依赖林老师来获得这个确认——我依然不相信我自己!
不管这个我曾经体验过怎样的圆满,不管这个我曾经做到了哪些之前想都不能想的事情,不管这个我在怎样随着时间日新月异地展现,我对她依然疑虑丛生:你,真的够好吗?我依然要向外寻找答案:我,真的够好吗?
我再一次为这个自己深深悲恸——信任自己,竟是这样难啊!究竟要做到怎样,这个我才值得信任?
我想对自己说:亲爱的,不需要再怎样了。别人是否称赞你,没关系;外界是否认同你,没关系;言谈是否深刻得体,没关系;能否打点好每一个关系,没关系;难以处理好每一个情绪,没关系;不能总是那么光彩照人,没关系;不能时刻淡定从容,没关系;不是每个人都说你好,没关系;课程组织不起来,没关系。
亲爱的,我要告诉你,我不需要你再做成功任何一件事情,我不需要你再给自己多任何一个证明。因为你已经够好。
纵然此刻开始成为一个废物,我也心安理得,因为我够好。
我就想心安理得做一个废物,我只想做一个心安理得的废物。
前天晚上和小古老师一起吃饭。旁边是做东的某师兄,他怂恿:有问题赶紧问啊,抓住机会。我想他就是要让我问才一定要叫上我吃饭的。可是那一刻我实在想不出什么问题,也没有任何想聊一聊林老师的欲望。也许大家前一天晚上聊够了,这次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提。我只是听小古老师和大家讲话,偶尔和旁边的朋友谈笑风生。谈笑风生啊呵呵,第一次感觉在餐桌上也如此自由自在。
昨天晚上问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关于论坛的事情,顺便向他推荐了林老师。结果这哥们儿最后回复我说:“看了下百度百科的介绍,(林老师)就是你一直喜欢的套路,也是我一直不喜欢的套路”。哈哈,在有着那么多共性的同时,人与人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我惊讶的发现,看到他对林老师的否定,我真心觉得好玩。
最后想说,写这篇心得的第一动机其实不纯。当时我很担心林老师的课在宁波难以组织起来。担心进来的人走掉了,担心准备来的人不来了。就想写这样一个东西,说服别人。最初想写到别人心里去的,可是最终发现我只能写我自己的心,只能写到我自己心里去。
整理者感言:
看起来成熟睿智,充满力量和个性的我们,真的相信自己吗?
检测的标准是:是否被别人的评价/潜在态度所影响,是否对别人的评价/潜在态度存有恐惧/期待。
显然,我们都不信任自己。
信任自己,为何如此之难?
只因,成长历程中,我们被千千万万次地质疑和否定,我们没有被哪怕一个人全然地信任过;我们心底深深地种下一个信念:我是不完美的,我是有缺陷的,我,是不值得被信任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被信任的生命。
又何来百分之百的自我信任和自我肯定?
(即林老师所言:有分别的爱最大的危害,就是让人不相信自己)
对于走上疗愈之路的成长者来说,要慢慢确认自己,建立起内心深处对自己真正的信任,唯一的路,就是接纳自己,也就是,无分别地爱自己:无论当下这一刻呈现出怎样的自己,无论生命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和需要,我们对自己都感到十分的满意,十分的接纳——这样的满意和接纳,才是“自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