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分别的爱
无分别的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71
  • 关注人气:1,5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开欲望,信念的连环扣

(2015-08-14 07:30:00)
标签:

父母

渴求

孩子

伤痕

杂谈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解开欲望,信念的连环扣

作者:婷婷

 

今年我真的很少在群里说话,越来越少。甚至有两次的会员咨询会,我都没有参加。我心里对会员咨询没有要参加的欲望,也不怎么关注是哪一天。就算看到了,也主动忘记了。甚至也很少在群里的聊天,即使围观着,也几乎不出声。

今天案例分析会,我准时的参加了,今天在群里说了很多的话,动情处才发现自己好久没有跟大伙说过这么多的话了。来花径马上两年了,我也算的上是老伙伴了。可是很多的伙伴估计都不认识我。那些新近的伙伴们却也在群里都混了一个脸熟。反而我却总是离的很远很远。看到大家都在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我很少插嘴,特别是新建的会员群,林老师还说要讨论深度一点的东西,我就更加不敢发言了。特别是马岚姐,曾静,碧波,利英,晓静,丽飞等几个老伙伴讨论问题的时候,我都只是旁观。甚至几个新伙伴都表现的那么的有天赋。我似乎是成长的最差的那一个人,而且我觉得就算我成长好了也没什么用。我无非就是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的比以前更舒坦一些,再无非可以附加的多赚点钱。林老师说想过好日子,想赚钱的,跟个二,三年也就差不多了。我想我可能就是这样子的,我成长也只能是这个样子。可是为什么我好难过呀,每次想到成长的目标只是过好自己的日子,赚点小钱,我就好难过呀。如果这不是我的目标,那我成长的目标是什么?我记得有一次在宁波上课的时候,林老师说过以后花径小学的老师就靠你们了,当时一听心里无限的憧憬。我试探的问林老师:“像我这样,可以当老师吗?”其实我问的时候心里真的好心虚。林老师说:“怎么不可以?语文老师肯定可以呀!”我心里真的激动极了,从那个时候起当花径的老师,似乎就成了我的成长目标,我想要成长花径的一名老师。我曾经还骄傲的对姑姑,老公,爸爸说过,我可能会成为一名老师的。虽然他们不一定相信,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一直很坚持的相信。

来花径成长的伙伴越来越多了,这个是老师,那个是老师,这个是博士,那个是教授,每个人的学历都比我高,每个人的能力都比我强,而我呢?我什么都不是,就算花径需要老师,林老师优先考虑的也绝对不会是我。特别是今年,越来越多的伙伴表现的无比优秀,碧波,桐桐,利英,丽飞等好多伙伴,就像是为成长而生的一样。学历比不过,成长心得没别人写的深刻,成长也没别人走的深入,特别是碧波每篇心得都写的那么深入彻底,桐桐表现的那么出色,利英和丽飞成长也越来越深入,我越来越灰心丧气,慢慢的我觉得我是不配做花径的老师的,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连写心得都总觉得没别人写的好,我现在知道我为什么总是在写心得的时候,不停的查看字数,我没有别人写的好,我害怕字数也凑不过人家。大家都喜欢看碧波的文章,但是我却很少看,对于我来讲每看一次等于绝望一次,我对新进伙伴的发言也关注不多,因为我太害怕看到这些后起之秀太过耀眼,成长本来就不分先来后到。于是我就将自己从花径最热闹的地方退了下来,把自己更深的隐藏了。我还自我安慰自己说,不想在群里发言,可能是我向外求的少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我是不敢跟这些人比呀。

只是我还是会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的成长目标是什么?如果当花径的老师无望的话,那我成长的目标能是什么?我想过很多高大上和自己觉得庸俗的,让自己越来越自由,更加爱自己,更加爱别人。甚至还想过成长后能赚更多的钱。只是一切都很牵强。都不能让我为之奋力成长。因为这一切都不是我成长的最初目标,今天的我才发现我的目标其实并没有变动,一直都没有变过。我想要成为花径的老师!一直都只是这个,不曾改变。只是我越来越不敢说出来,我怕别人笑话我,因为连我自己都觉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曾经我还会放在心里无数次的想,无数次的念,无数次的为之目标而兴奋,可是看到伙伴们每个人都比自己优秀,我好自卑呀,我真的好自卑呀,我没学历,没知识,没口才,我什么都没有。慢慢的我不再对别人说了,连想也不敢想了。我记得最近最后一次跟爸爸说有可能我会成为一个老师的时候,爸爸对我嗤之以鼻,我也好心虚,回应的好无力,好没自信。我还想起前两天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打电话问我,他的儿子填什么志愿比较好一些?理智上的我告诉他,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但是最终还是站在背后支持孩子就好,允许孩子给自己做选择。只是末了我说了一句,其实我觉得老师也挺好。

最近林老师弄了一个讲师团,我把能够加入讲师团的伙伴,都细数了一遍,唯独没有算上自己,连想也没想过。今天利英申请了赞美大会,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申请赞美大会,今天上午看到利英的申请,问过自己为什么一点也不想申请赞美大会。当时也没想明白,只是心里有些不舒服,我以为我不需要。然后晚上在群里跟大家说了好多的话,也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对大家说我自卑不敢发言的时候,马岚姐说婷婷,你很好很好的,你大胆展示,大胆爱啊!你很重要,你值得被爱。看的我泪流满面,我不是不想呀,我是不敢呀,我有多想得到伙伴们的赞美呀,可是我觉得我太微不足道,没人会对我有印象,我申请赞美大会,大家可能都因词穷不敢来了。我有多想自己被所有的伙伴熟悉呀,可是我觉得自己太普通,平凡了,没有人会对我有兴趣的。我有多想得到林老师的厚爱呀,可是我觉得我一无是处,林老师又怎么会放我在眼里呢。

可怜自卑的我呀,真的好可怜呀,想要的都不敢要,我真的好自卑呀,因为自卑,不等被别人打败,就甘愿自我淘汰了。真的好让人心疼呀,还好今天肯面对你,不再躲着不看你,亲爱的自卑,你出来吧,让我陪着你好好的自卑吧,你可以大胆的自卑,你可以对所有的人说我自卑了。我允许你自卑,你自卑我也爱你。只是亲爱的,有时我害怕自卑,所以当你出来的时候,我总是试图绕过你,可是你真的好执着,你不肯轻意的离去。你一直等我看到你,真的很欣喜,今天有勇气坦诚的面对你。

今天的我,又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了自己自卑的一面,我也就有能力量面对自己的欲望,我不仅想成为花径理念的受益者,我更想成为花径理念的传播者和继承者。这才是我成长的动力所在呀。因为自卑,所以不敢。我差点就失掉成长的初动力,我差点忘了那个明确自己目标的晚上,那时的自己充满无限渴望和力量。

还好今天看到了自己的不敢,才可以这么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欲望,我要对所有的人骄傲的说出,我成长最大的目标!

我想要成为花径的老师!我想要成为花径的讲师!

我想要成为花径的老师!我想要成为花径的讲师!

我想要成为花径的老师!我想要成为花径的讲师!

我想起儿子刚转入这所幼儿园的时候,并不知道孩子学校每个月一门父母学堂的课程。在入学之前,跟园长谈到自己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感受,提到了我们花径的无分别的爱的理念,我就兴致勃勃的对园长说我想给大家分享这个理念。于是园长真的在前不久帮我安排了一堂父母学堂的课,我从来没有在公众的场合给大家上过课,我也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家长。可是那天的我好棒!我独自一个人站在台上,对大家滔滔不绝,虽然时间不长,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整个过程下来,除了有些紧张,我讲的很顺畅,也讲的很自然,也讲的很打动台下家长的心,我的分享是成功的!

其实我已经在做一名花径的讲师!我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情了,我已经是了。

那我为什么不敢跟伙伴们竞争呢?为什么我就深信自己不如伙伴们呢?

我没有高学历,我比不过别人!

原来还是心中的这一根刺,我仍旧对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心存很大的遗憾,我并不比别人差,我只是失掉了上大学的机会。我仍旧好委屈,好委屈。从理智上和部分情感上,我也知道自己没有高学历,我也不比很多人差。就单讲成长,又有几个高知,可以走向成长?单这一条我就可以战败他们。

只是这里的别人,不是所有人的高学历,而是单指花径的高知们,我还是无法证明自己比他们强。虽然从心理和精神层面来讲,他们跟我并无区别,就如今天晚上的案例分析会,针对没有安全感,低自尊,对外高执着。每个学霸们其实都在说自己,其实我与他们在这个层面,完全是平等的。但是对于学历的悬殊,在某些方面,我还是有些担心,比如林老师在择选讲师的时候,可能会考虑这些外在的因素,因为对于来听课的人来说,高学历等同于权威,肯定是会有影响的。所以这个信念,我没法彻底转化这个信念。

但是我看到了这个信念存在的另外一面,我认为自己没有高学历,比不过别人,所以我有了不坚持初心的理由。我开始理所当然的成为一个不需要成长太努力的人。即使自己真的比别人差了,我也有了差的挡箭牌。心里有了这个信念,所以在群里为了避免挫败,干脆就不发言,也就保护了我那可怜的自尊心。

所以让信念存在我的心中吧,它会时常使我自卑,让我好好感受自卑,好好与自己自卑相见。

让信念暂时停留在我的潜意识吧,让他有权力行使保护我的权利。

让信念踏实的住在我的脑海中吧,它或许也会激励我,我应该比别人更加努力的精进成长!

然而为什么我这么想成为花径的老师呢?为什么别的成长目标都没有这个目标重要呢?为什么成为花径的老师才是最重要的呢?因为成为花径的老师才是林老师对自己的最高认可。原来是这样呀!我还是想要得到林老师的认可

我还是想要得到林老师的肯定;

我还是想要得到林老师的重视;

我还是想要林老师多爱我一点。

每次交给林老师心得的时候,我也会主动索要林老师的认可和肯定,林老师也都会给我。林老师也会鼓励我好好的成长,林老师说不上班了,让我多写心得。他是希望我能好好的成长下去的。林老师也帮我看到心中的信念,昨天我在群里说林老师我超级爱你的时候,林老师也当着所有伙伴的面说婷婷我爱你。林老师给过我认可,也给我过肯定,也给过我重视,他也跟爱别的伙伴一样爱我,在他心中和跟所有的伙伴都是一样的。他爱所有的伙伴也同样会爱我。

为什么成为花径的老师,才是最高的认可呢?

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证明我成长的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就说明我成长的不好。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我自己也发现了自己成长后的不一样,我对孩子更加的有耐心,很容易就能接纳孩子的情绪。我还能下决定离职,并且在离职之后的这一个多星期,没有因为少了那一份收入,而感受到一丝恐慌,在回家陪爸爸妈妈的这些日子,我无所事事的很心安。前几天去街上,我想买点水果回家,我看到爸爸的脸色马上巨变,我一下子就看出爸爸的担心,他觉得我都不赚钱了,还乱花钱。我没觉得自己不好,反而觉得爸爸很可怜,没一点安全感。回家后我跟爸爸说,这几天没上班,三天我也赚了五千块钱,你看还多了这么多时间回来看你们。我的欲望不完全是让爸爸知道她的女儿多能干,更是想要他不要担心我,让他安心。果然经过这一次的谈话,爸爸和妈妈的眉头舒展开了。这些都是成长之后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地方,林老师能感受到我这些感受吗?不可能的!能告诉我的只有我自己的心。成长的怎么样,在生活自己就会有答案,因为心会告诉自己。

我为什么一定要成长好呢?我想通过成长好来证明什么呢?我又想起了那个晚上,打开电脑跟爸爸介绍林老师,我说这是我的老师,我现在就是在上林老师的课。爸爸说上什么课,多花些钱。我说我以后说不定就会成为一个老师的。爸爸说哦,就能当老师了,当你脑壳当当。爸爸的意思就是我当不成一个老师。当时的自己特别的尴尬,自己也明显很心虚。我为什么要给爸爸介绍林老师,我为什么要跟爸爸说以后我可能会成为一个老师?我在做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欲望在里面?

我想要得到爸爸的称赞;

我想要爸爸知道他有一个多么上进的女儿;

我想要爸爸知道我是一个可以让他骄傲的女儿;

我想要爸爸知道我有多能干;

我想要爸爸知道我即使曾经让他们失望过,我仍旧有能力带给他们希望;

我想要爸爸从心里认可我是他最好的女儿。

我想要爸爸最爱我这个女儿。

原来在外面绕了一大圈,还是想要得到爸爸的爱。我想要成长好,得到林老师的认可,只有得到林老师的认可,才证明我成长好了,我才能从外面拿到满意的成绩单,信心十足的告诉你爸爸,你看你的女儿多棒,多好,多么的能干,多么的给你争光。

我想起去年的一个事情,爸爸打我电话问我什么样的助力车好一些?是加油的好一些,还是充电的好一些?我说充电的好了,你用起来方便,在家里就可以充。加油的话你还每次要去街上加,也不方便。而且加油的动力大,充电的动力小一些,你骑起来安全一点。爸爸采纳了我的意见,就买了充电的助力车。其实在爸爸心中,我就是他信任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他也会问一下我。

像这次我离职的事情,告诉爸爸之后,爸爸就特别的担心,当然除了他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之外,他肯定也因为爱我才会如此。我在电话里跟爸爸说,你放心了,你女儿很能干的,这里丢了,别的地方也可以赚到钱的。爸爸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我知道他那时是相信我的。

这几天在家里,爸爸本来是要去远地方上班的,但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滞留在家里。爸爸虽然不能天天在家陪着我,我知道他害怕这种亲密的距离,但是到吃饭的点,他就会回来给我做饭。还隔三差五去街上买点菜,昨天还拎回来水果,还叮嘱我洗一下吃,看我没洗,爸爸自己洗了帮我放冰箱里。今天早上我说我下周一就回义乌,刚才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问我那你下周一走,大的端午节不是在车上过了?我说我先不回去,事情田涛会帮我弄一下,我就再住段时间好了。爸爸说那就住段时间。爸爸是爱我的,爸爸其实也是很希望我在家里陪伴他们的。

那我为什么要用外在的成功获取爸爸的爱呢?

因为我觉得只有我有能力给予他们面子,爸爸才会更爱我,才会觉得我更好,否则不会。

在我们家,弟弟这一颗雷在高中炸响之后,就一直处于低迷期,他从来没有往家里拿过一分钱,结婚还让家里背了一屁股的债,前几年弟弟生病,弟弟对我们说是肝硬化,到时把我们吓的半死,其实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当时的爸爸也一次又一次的打电话给我,让我带弟弟去治一下。他也担心死了。现在看来弟弟也是以生病来向大家索爱。爸爸对弟弟是有意见的,但是爸爸也尽自己职责和能力爱着弟弟,这次结婚爸爸欠债给弟弟结了婚,也没指责半句弟弟为什么没赚到一分钱。当然也换来了弟弟的转变,开始踏踏实实的上班赚钱了。弟弟如此,爸爸也尽力的爱他,何况我呢?尽管这份爱源于爸爸自己的恐惧,正因为如此,父爱才更加彰显不易。

为什么总喜欢孩子给他们带来面子呢?因为我们都拥有着低自尊人格的父母,他们势必对外追求高执着,子女就是他们高执着的最好途径。弄清楚这一点,也就理解了父母,自由了自己。

 在我自卑到想自我放弃的时候,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存在,我才没没能彻底停下成长的脚步。感谢拥有这样的信念,因为在某些阶段,他们确实是我潜在的动力之源。

 

 

 

整理者感言:

    林老师曾说过:我们与自己的心,相隔千山万水

——此文即是生动典型的案例。

 

我们为什么总是充满恐惧和愤怒?

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之后,看到的,却是那个热切地渴求父亲认可的小女孩。

多么可叹可怜: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最强烈的“欲望”是获得父母的爱和接纳;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而言,他/她的所有言行也都是为了获得爱和认可,并且,潜意识深处仍旧是在向父母索求爱和接纳。

所以,林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极善良。

只要我们有智慧看到,我们所有的求索都是为了爱,我们所做的一切看似无法谅解的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值得爱。

 

“爱我,爱我……”这是每一个生命唯一不变的终极渴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