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理解
(2015-08-06 07:30:00)
标签:
爱理解伤害工具控制 |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
爱是理解
作者:素苗
某天和妈妈打电话,她说让我回老家,我说回去赚这里三分之一的工资,不甘心。她说能活得了就行了。没有和她辩驳,挂了电话,总觉得哪里不对,决定好好观观心。
从小我和哥哥之间,妈妈就是向着哥哥的,这有眼睛的人都看出来了。这几年妈妈有点偏向我这边,大约是因为有了嫂子,和哥哥之间慢慢生分了。妈妈习惯性的对我说话的方式就是呼来喝去,今年过年回家,我提前回去,无论我怎么干活,从第二天开始,妈妈的指责就不断,每天怒气冲冲,担心我过年时候干不完家里的活儿,她着急犯愁。我一直提醒自己,她是因为今年不能干活儿着急,所以脾气不好。过两天哥哥和嫂子回来了,我们三个人干活儿,她又看到了希望,于是又露出了笑脸,和哥哥聊天的时候,全然没有了对我的怒气冲冲,总是和颜悦色的。我从心一直凉到脚底,不停地在心里告诉自己,是我想多了,她是因为看到我们三个人干活快,没那么担心了,所以心情好了,但是心底里那种妈妈喜欢哥哥超过喜欢我的声音,怎么都压不下去。说来她的担心也都是因为怕过年收拾不利索,来了客人笑话,哎,有多少可怜的人们是活给别人看的。
上上周去妹妹家,姨姨从包头过来了,让我过去窜门。姨姨往饭桌上端饭的时候,站在一旁的妹妹往里挪了挪,头碰在了阁楼的扶梯上,姨姨心疼的说:“咦,别往那里站,疼不疼?”说着上去温柔的用手给怀孕六个月的妹妹揉揉头。那一刻我的心里好生羡慕,如果我的妈妈也能这样就好了。每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心时总是一种罪恶感,因为在我的心里,总是有一种不能说父母任何不好的声音。(其实每当这时候,我也能理解部分男人为什么出轨了,妈不好都想换,何况老婆,哈哈)也许是从小爸爸总是说那一句:这是为了你好,总是不理解父母的心。这句话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父母生气了,是因为我做的不好,永远都没有我们对的时候。今年过年妈妈的腿部又发炎了,堂弟去我家里串门,我妈跟堂弟说,她的腿发炎都是因为我找不到对象她愁的。去年跟一个读书会的朋友聊天,我说我们从来就是在这种指责和歉疚感中长大的。她说这种人最容易自杀了,我说是啊,我前两天还想,今年回去我妈再指责我的时候,我就说:“我们能活到现在真是一个奇迹。”
又回想到腊月我洗菜刀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了一小道口子,我以为外屋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的妈妈睡了,哪想到她好像监视一样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大声斥责我:“菜刀能那样洗?看把你的手切掉不?没切掉算不错了,划一个破绽管算浅了!”听到这话我觉得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她到底是不是真的关心我、心疼我。那时候刚回家,“静诚正醇行”在我身上还有点影子,几乎是头一次,我心里有点生气,但表面上还算镇静,也用很平静的语调跟妈妈说:“是,我手上是划了一道口子,但你骂我的时候,等于又在我的心上划了一道口子。手上的口子比起心上的口子来,小多了。我不小心在我的手上划了一道小口子的同时,你却故意在我的心上又补了一道大口子,你觉得我可怜吗?”这几乎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我妈对我的“顶撞”没有任何回应,而且我看得出她不是生气而是不好意思,没吱声,倒头去睡觉。
一直对妈妈对我和哥哥的分别心“耿耿于怀”,平心而论,我不能说妈妈不爱我,因为太多的例子都证明,她也是爱我的。只是跟对哥哥比起来,总是少了点什么。去年夏天在医院,我因为连续的陪床熬夜精神恍惚,连着打了两个吃剩的空罐头瓶,遭来母亲的斥责,而哥哥不小心摔碎了体温计,妈妈虽然心疼东西,却闭口没有指责哥哥。那一刻太多太多小时候的案例浮现,让我明白,在哥哥那里,妈妈总是有一份心疼在,而在我这里,少了心疼,永远都像是在发泄。跟表姐们聊这些,她们总是说,那是在你名下得劲,意思是心离的近,不客气。我差点想说,怎么该近的时候不近,不该近的时候反倒近了。
今年来北京一周后,给妈妈打电话,她的嗓子差的很,一听就是感冒了。问是不是感冒了,她说是。“怎么能感冒?是不是去外面了?”“没,一直就在家里......”“那怎么能感冒啊?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说的就是怕你感冒怕你感冒,一旦感冒感染很容易再加重,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连珠带炮的向妈妈发了一通火,快发完的时候,才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有点过?最起码语气是有点过。当我的自责又要袭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也许是长久以来,我已经慢慢学会了他们的所谓的“为你好”的方式,生气的程度,正是“为你好”的强度。这一次我没有太多的愧疚,我甚至想到了那句话:“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用你曾经对她的方式来对你。”想到这句话,我有一丝丝“复仇”的快感。我看到了那个可怜的自己,我看到那个总被斥责抢白的自己,我看到那个心里有诸多不满也不敢表达的自己。我看到了那个每次不小心受了伤害,得不到安慰却还又受到加倍指责的可怜的自己......
我不过是想要一个完完全全的接纳,我不过是想要一个安全的环境,不用处处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指责就劈头盖脸的来。亲爱的,来我的怀里,在这里,让我给你拥抱,给你安慰,给你疼惜,在我的怀里,你可以哭泣,可以撒娇,可以脆弱,可以不用那么紧张,做的不好的地方可以慢慢改,不小心做错的事,也统统接纳你,原谅你,绝不打击你,嘲笑你,指责你;绝不让你自责和愧疚,因为我心疼你。
刚来北京的时候,父母就怕我不习惯,坚持不了,天天灌输在北京有多好,在北京扫大街也比回家好,现在却觉得回去好。2010年回呼和浩特呆了一段时间,每次回家亲戚朋友们问我不在北京了?父母都不好意思接话。那个时候我才明白,父母之所以一直让我在北京,是觉得有一个女儿在北京工作,让他们很有面子。现在极力要我回去,是因为他们觉得老了,需要有人在身边,生病了也有人能带他们去看病。这是今年从家走的时候爸爸亲口对我说的。
再一次被当作“物品”的感觉,好像我一直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生的。他们需要我们听话,我们就得听话,否则他们的生气就是我们的过错,我们是满足父母控制欲的物品。他们需要证明他们不重男轻女,想让子女独立,我们就不被征求意见,小小年纪被推出父母的羽翼转到外地去求学,我们是满足他们恐惧的物品。他们需要虚荣,我们就得努力向上,奋力拼搏,出人头地,我们是满足父母虚荣心的物品。他们年老体衰,我们不管飞到多远,都得立马拉回来,守在身边尽孝道。我们一直都是物品,正如爸爸理直气壮地说,我养儿女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防老。
跟姨姨聊起回家的事,姨姨说你在北京十几年了,回去不仅赚钱少心里不平衡,生活各方面也不习惯。突然的被理解,感觉和姨姨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好多,这几年听到让我回去之类的话太多了,几乎没有一个人站在我的角度上考虑过,都是说父母老了,我应该陪在身边,回来成家,下半辈子陪在父母身边。有谁理解过我?如果不是这种一直以来的被要求,从不被理解,也许我现在也没有对回到父母身边这么抵触。
都说爱就是允许,爱TA如TA所是,可我认为,如果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很难是真正的允许,爱的基础是理解。亲爱的,让我来理解你,接纳你,允许你。亲爱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别人,于是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父母也有父母的局限,他们已经给出了他们能给的全部。父母不爱我,我也可以爱你,即使在全世界的人的眼里你只是一个物品,但在我的世界里,你就是女皇,不需要任何人肯定你的价值,你本来就价值不可估量。让我好好的理解你,允许你,抱着你,爱你。
整理者感言:
“为你好”是极具杀伤力的通用句式,尤其是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抛出这句话的时候,其中隐含着的不容辩驳的“道理/规范/伦常”,简直让对方毫无反击之力,多少强烈情绪瞬间只能独自生生咽下去……
当他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他们是知道对方心里的抗拒与难受的,但他们无意去体会对方心里所感受到的伤害,他们只是想赢罢了——多少父母,一生都在与子女较量输赢而不自知,自以为对子女的爱无以伦比,却不知带给了孩子多少难以疗愈的伤害。
正如本文所说,孩子想要的只是爱,是理解,他/她本不需要那么多“优秀”的证明,来索求别人的认可,本不需要苦苦赢取名利财富,来求得内心的平静——这一切,在孩子心中本自具足,但父母因自己的恐惧和期待,以“为你好”式的控制和要求,将孩子一次次推向自己眼中的巅峰——此时,父母们可曾体会孩子如临深渊的心境?
“理解”,于浮躁的人心而言,却实在是太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