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的味道

(2015-07-18 07:30:00)
标签:

童年

回忆

怨恨

味道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爱的味道

作者:素苗

 

    每到阴雨雪天,外面有点灰暗阴冷时,只要有时间,我就喜欢在家里炖锅肉或者煮锅汤(有时不止这两样,总之是耗时长的,热气多的)。10年了,从住宿舍没条件用电饭锅煮红烧肉开始,到现在有了宽敞的地儿可以随心所欲做各种饭时。有时候明明不想吃,但还是喜欢做。说不清为什么,特别喜欢那种外面冷冷的,家里暖暖又香气四溢的感觉,喜欢看热气覆满玻璃的暖意。

    也经常喜欢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吃饭,一帮人一起做饭,聊天,轻松自在,而每每此时,我扮演的就是厨房里忙里忙外的那一个角色,饭好了,盛到每个人的碗里才踏实。经常是别人都吃上了,我还在忙着最后一道菜,顾不上上桌。

    前两天看一篇文章,文中说到“鼻子是有记忆的”。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明白了为什么我去小朋友的宿舍里看到一排排的床铺,看到床底下的木头柜子时,鼻子前飘过以前学校食堂的酸菜味。我明白了为什么三月暖风来袭的时候,看到柳枝抽芽,不用看到玉兰也能闻到它的香味儿了。

    小时候,每到雨雪天,尤其是夏天下雨的时候,干不了活儿,只有这个时候一家人是都呆在一个屋子里的,通常爸爸、哥哥、我三个人躺在炕上,爸爸看他的名人传记和皇室秘闻之类的书,哥哥看他的武侠小说,不识太多字的我就喜欢看日历上的生活小窍门,妈妈一个人在厨房里忙着做饭,里外进出的时候,看着我们会用羡慕嫉妒恨又充满爱意语气的说“这都是点识字人”,开饭的时候,端上桌来的都会是比平常要好的饭,妈妈通常都会在下雨天改善一下生活。我和哥哥自是很兴奋,吵着吃好的了。一家人开始热火朝天的吃饭,爸爸总会把他碗里的肉分拣给我和哥哥,有时候自己不小心吃到嘴里还很后悔。妈妈在厨房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最后一个上桌开吃,并负责给所有的人中途添饭,即使我们每个人离添饭的盆也很近。这个习惯在我们家一直保留到现在。

 

    小时候,下雨天或者是不忙的时候,爸爸会邀几个他的酒友来家里吃饭喝酒,妈妈总是不管手上在忙什么,都会停下来,心甘情愿地给他们做下酒菜。他们喝上了,妈妈又开始包饺子,我经常会帮忙按饺皮。喝多了的人会话密,爸爸的朋友们就开始开玩笑,说爸爸曾在他们面前夸妈妈蒸的馒头有多好,人有多勤快。爸爸总是极力否定,大声劝他们快喝酒喝酒,不让他们说,这话他自己从没在妈妈面前说过。小小的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父母之间有什么在涌动,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和睦的时候。

    我终天明白了,为什么我总喜欢在阴雨天做大餐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总喜欢一帮人在一起做饭聊天了!我是在捕捉记忆里那种美妙的味道啊!那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温馨的味道!

    腊八节邀朋友们来家包饺子,为此我前两天就积极地在做准备,做好了蜜制芸豆、肉皮冻、辣白菜、酸奶。人多力量大,饺子煮好了,大家都开吃了,我还在拌最后一道麻辣土豆片,朋友们不停地催促,说你再不来我们都要吃完了,你这样我们会内疚的,我才匆匆上桌。饭后她们要帮我收拾,我让她们聊聊天,等她们走了我自己收拾。大家都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啊,你要对自己好点。

    我早就说过我要由衷的爱自己的,可是不由自主地,我正变成和妈妈一样的女人,居家的女人,没有自我的女人。

    愈来愈发现。我们如今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每一件无不受小时候的影响,很多具体的事情忘记了,但是潜意识里的记忆都在,它指挥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个伙伴分享说,一首儿歌对她有治愈的功能,因为小时候妈妈老给她唱这首儿歌。后来她怀孕的时候也会唱给肚子里的宝宝听,儿子刚生下来一个小时内,他哭的时候她一唱这首儿歌,孩子立马不哭了,还把一直紧闭的双眼睁开了一只。潜意识的记忆,真神奇啊。

    看到伙伴写的《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很是感动,但还是有点疑惑,去问林老师,是不是因为她的父母不在了,所以指责和当物品的感觉也不在了,感恩也就容易出来?林老师说:不是这个原因,根本的东西她文章里面已经说清楚了,你自己去看。我一眼就看到那句:直到今天,我终于敢直面这个恨、接纳这个恨。我跟林老师说:我就不敢直面和接纳自己的恨,一有恨的感觉,就自我谴责。林老师说:你察觉了,就不一样了。

    看到了,我终于敢直面我的怨,我的恨了。在我不满意自己的自卑和自责时,在我不满意自己一点小事也不敢说的时候,在我不满意自己对他人不接纳正是源于自己的不接纳时,而我知道这种不接纳正是从小父母的不接纳造成时,我怨,我恨,我好怨,我好恨。

    恨过去,爱就出来了,不知道为什么,它就是这么神奇。最近我总在想小时候爸爸妈妈的好。想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忙碌做好吃的,总在不停裁剪、缝制一家人的衣服,手工做一摞一摞的鞋子,不仅是我们一家四口的,还有姥姥家每个亲戚的。不常下厨的爸爸会在过年给我们做各种稀罕的小吃,还会煮香香的五香瓜子,几十年从来不变。那天露过冰场,想起小时候爸爸会给我们用木头做冰车,我坐在上面,哥哥在前面卖力地拉着冰车跑,我们会在对方不在的时候把好吃的留给对方,留的那份往往比给自己的那份多。原来我的童年如此幸福,原来我是如此幸福的一个孩子呀!

    付出的爱总会得到回报,得到的爱总会被传递出去。太多太多的爱,已无法记起,无法细数。而今天,我也早已开始不知不觉的,把曾经得到爱,悄悄的送出去。感谢曾得所爱,感谢每一个给过我爱的人。

 

 

 

    整理者感言:

    从文本角度讲,本文的结构不算完整,以至于主题表达得不够清晰,但我却被作者平实而优美的文笔所吸引,被她心底流露出来的细腻和善感吸引,被她一笔带过的“怨恨”所吸引……

    回忆童年,我们总是愿意极力去捕捉那些曾经令我们感受到温暖的气息,而把那些孤单、委屈、无助的时刻忘得一干二净——真的忘记了吗?那为什么我们经常陷于某些我们难以控制的消极情绪中,为什么一直想做一个淡然超脱的人却做不到,总是那么容易紧张那么容易被周围的人、事、氛围所影响,为什么总有一些令我们怅然若失的梦境……那些被我们刻意埋藏起来的记忆,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日积月累地发酵着,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心心念念。

    回忆是幸福的,就意味着我是被爱的,是好的;回忆是灰暗的,就意味着我是不被爱的,是不幸的——所以我宁可去回避。

    作为成长者,必须去面对这些灰暗时刻,去面对那个“不幸/不被爱的/谦卑平凡”的自己,去拔除那些已经在我们的身体血液里深深扎根的信念。

    “父母是不能去责怪的”,多少伙伴,在这个命题面前裹足不前,没有办法去怨恨,从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意愿出发,哪怕去怨恨一次;可事实是,人生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伤,确实就是在原生家庭里造成的,那些深藏的“怨恨”,必须得到释放。如果不敢去面对这份怨恨,不敢撼动这个信念,真正的疗愈和蜕变就无法展开。

    勇敢地去面对这个命题吧,勇敢地去面对你幼年时所经历的彻底不被爱、彻底孤绝、惊恐的感受,正如本文所说,最终,你会在怨恨过后,完整地感受到“爱”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