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分别的爱
无分别的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71
  • 关注人气:1,5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你只需听自己的话

(2015-05-17 07:30:13)
标签:

孩子

别人

女儿

自己

老师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孩子,你只需听自己的话

作者:襄

428, 星期一,阵雨。

公公婆婆特别希望我在孩子两岁半时就送她入园(小区里一家秉持主流教育理念的私立幼儿园),我心知我的女儿不适合这样的地方。她在我的保护下,很好地保有了自己的个性,她不会去迎合大人的要求,不会去屈从于大人的脸色,她会完全真实地展现出自己的需求和情绪——而这样的孩子,是不见容于目前中国主流教育的。

主流教育者会这样告诉你:孩子是必须适应社会的,是必须服从集体的,是必须确立规则的,不然他/她将来就会被社会所遗弃,被别人嫌弃……

其实所有的潜台词都是:你的孩子要听话,要学会服从。

 

在这个“听话、服从”的过程中,孩子将收获“集体观念”和规则以取悦别人,并获得集体的接纳和别人的赞美。而她失去的,则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一个人首先应该保有的自信、自爱、自尊。她会用别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别人说她好她就认可自己,别人说她不好她就会否定、谴责自己;渐渐地,她会学会将自己的真实意愿和情绪隐藏起来,她会嫌弃、鄙视自己身上那些别人说不好的地方;甚至某些时候,她会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自尊去迎合某些人或者代表着集体利益的认知/规范,以获取她极其渴望的认同。

 

说白了,这样的教育就是在教孩子信别人、信集体、信权威……

哪边人多就信哪边,哪边力量大就信哪边,渐渐失去对自己的自信

——把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全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把自己生命的自主权交付出去,任何人都可以对之产生影响和牵制。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人,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我工作不够体面别人会怎么看,我不漂亮别人会怎么看,我的孩子不够聪明别人会怎么看……每时每刻都胆战心惊地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在这个由“别人的评价”构建成的世界里,人就像随风飘摇的落叶一样彷徨而焦躁,一生都在为了外界的认可而努力去证明。

无论一个人追求的是物质上的成就还是精神上的成就,只要是为了向外界证明,他/她的生命就是彷徨焦躁的——因为他/她永远不知道,评价的标尺将会掌握在谁的手中,标尺的衡量标准又在哪里?

在一个生命的最初,他/她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都是自然合理的,所以小孩子想哭的时候就大声哭,想打滚就打滚,他/她不会因为自己做了某件跟别人不一样的事而心生疑虑——所以才有了《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孩子。

而成年人正好相反:别人都笑的时候,他/她不笑就怕别人说自己不合群;别人都没哭的场合,他/她自己心里再悲伤也不敢哭,担心别人说他/她神经病或者可笑……扪心自问:我们的举手投足、一动一念间,哪一刻不在担心别人的评价?我前面三十年就是这样活过来的,其中的纠结和彷徨已经让我几乎濒于精神分裂的边缘,我因为恐惧别人的评价而不断地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意愿,因为不自信而时刻活在犹疑和痛苦之中,时而想“宽恕”所有人爱惜所有人,时而想拿起刀把所有人都砍了……我曾经那么不自信不自爱,我觉得公公婆婆和老公都是因为孩子而给我三分面子,要是没有了孩子我就什么都不是,在任何人眼里都一文不值,所以我要不惜一切地照顾好孩子让她健康让她聪明让她讨人喜欢……别人对孩子的一丁点否定都让我恐慌不已。曾经,我一想到孩子要是丢了或者出什么意外,我就不配再活在这个世上……

成长路走了大半年,而今再回头看自己当时的心态,不禁心生感慨:不知不觉间,竟然真的改变了这么多。

现在我爱孩子,不再是为了任何人的认可,而是为了我自己心中对于人性的信念:“我们,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和接纳,这样的生命才能够得到足够的自爱和自信,才能达到真正的独立,不受任何人和信念的奴役!”

没有孩子,没有任何人,我还是我,一个值得得到最好的爱和生活的我(谁也无法预测和控制未来所要发生的事,在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不遇到一些伤害,甚至是很可怕的伤害,包括我最珍爱的女儿。我所能做的,就是在我能够和女儿相处的时间里,给她最好的无分别的爱)。

别人的评价,就像多变的天气,或许会对我的心情产生短暂的影响,但再也不能真正进入我的内心,主宰我的生命。

 

由于公婆的强烈期待,而我经过与几家幼儿园接待老师的短暂谈话,也不能轻率地对传统幼儿园的教育全盘否定,于是我还是在一家幼儿园报了一期亲子班,准备带着孩子一起去实地体验一下。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番经历。

我跟着大家一起走进了亲子班课室:很大的一间教室,中间铺了一处约20平方米的地垫,边上放了三个儿童马桶,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其他人都已经抱着孩子坐下,我看教导老师身边的位置空着,就带着女儿在老师身边坐下,没想到另外一位教导老师马上过来提醒我:“不能跟老师并排坐”,我这才看清楚原来她们是按照会议桌的方式来坐的:老师单坐在一个侧面,家长和孩子坐在另外三个侧面。

我突然敏感地察觉到:这是要树立老师的权威吗?这种“主位”的距离感确实能有效地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仰望和敬畏。老师既然要树立权威,那她们脸上的笑容意味着什么呢?那些笑容并非意味着对孩子们的接纳,权威和接纳从来都不是并存的。那些笑容只是一种对外的证明,就像……面具!掩盖真相和伤痕的面具。

真相是什么,伤痕是什么?

 

老师先逐个喊了每个孩子的名字,接着拿出两张画着苹果和西瓜的图片让孩子们跟着念:苹果-Apple,西瓜-Watermelon。我指着老师手中的图片跟女儿说:“宝宝,喜欢老师手里的苹果和西瓜吗?”女儿看了图片一眼就毫无留恋地去教室里的其他地方找乐子去了:把马桶的盖子全都盖上,对着墙上的大镜子噘嘴瞪眼,然后又拉着我看天花板上一组巨大的花朵造型的灯……老师让孩子们逐个指认图片里的苹果,并喊出英语单词“Apple”,可是我的女儿,早就会唱“Apple round, apple redApple juice, apple sweetApple, apple, I love you……”,她对自己司空见惯的东西没有兴趣,有什么不妥吗?我认为没有。

亲子班一共12个孩子,我女儿最小,21个月,还有另外一个年龄比较小的男孩,25个月(其他的孩子都差不多三岁)。那个小男孩跟我女儿一样,自己到处玩,结果被陪同的家长又打又骂。那家长边把孩子按在地上打,边问老师:“我们家这孩子怎么办啊?不听指挥啊!”在场两个教导老师,两个观看老师,四人个没有一个人出声——她们是在等待家长把孩子收拾规矩了吗?她们不认为2岁半的孩子当众被打骂是对孩子人格的伤害,他们认为为了让孩子学会“规矩”,使用这样的方式是合理的。她们之中有没有人想过:孩子只是不喜欢她们所设定的节目,孩子没有攻击其他任何人,他只是想找他自己更感兴趣的东西来玩。这有错吗?没有。那他为什么要遭到这样的对待?

孩子目前没有足够的思辨能力,他们在这样的遭遇中只能得到这样的信念:

我是必须服从于他人的;我要跟他人一样;我的言行,必须得到他人的允许。

就这样,孩子们把自己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交出去了:自尊、自信、自爱的自主人格,从此渐渐陷入由“别人的评价”构成的世界里。

 

之后,老师又坐在地上做了一套上肢动作让孩子们模仿着一起做,没有一个孩子是主动跟着做的,都是大人拉着孩子的手依样画葫芦地比划,孩子们也都乖乖顺从。我抱着女儿看着他们:我的女儿从来不许我拉着她的手去做某个动作,比如搭积木、换电池,她宁可花很长的时间自己去完成或者干脆不做,也不让任何人强制性地拉着她的手做。

一直站在旁边观看的园长注意到我和我的女儿了,她对我说:“家长,别人做什么你也让你家孩子做什么。”我问女儿:“想坐下跟大家一起做操吗?”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想。去玩滑梯!”我跟女儿说:“好,我们去玩滑梯”。这里没有能让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我为什么还要强迫她继续呆在这里呢?

于是园长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我:“孩子刚来上课都这样,让她在这呆几节课就好了,你要相信我,我从事幼教三十年了(我知道她原是北京某家一级一类幼儿园的园长,退休后受到返聘在这里继续工作)。” 我对园长说:“园长,我家孩子对这些不感兴趣,您能帮我把亲子班的费用退了吗?”园长表情淡定但语气严肃地说:“可以。孩子是好孩子,问题在于你,你太‘呵护’孩子了。”我没说话,心想:“孩子确实是好孩子,我呵护孩子更是天经地义,但我没有‘问题’”。我抱着女儿转身向外走,园长不死心,朝我扔来一句颇具威胁意味的话:“你不放手,不锻炼孩子,她永远都是这个样子!”

我回头跟她说了句“再见”,带着女儿退费走人了。

这样的“威胁”是目前主流教育的常态和必然。

 

孩子们会被代表着权威和力量的大人不断地威胁:

“你不听话,你就会失去别人的认可;失去别人的认可,你什么都不是”

“你不服从规则,你就会失去社会的认可;失去社会的认可,你一文不值”

——这就是目前大部分学校教育的实质,就是“面具”之下,教育的残酷真相和孩子们深深的伤痕!

 

她们一直在跟我说“要放手”,我想说的是:要放手的是你们,放开你们自以为是的教育,你们所教给孩子的,就是不断地否定自己,用自己的人格和灵魂来换取“统治者”的嘉奖——奴隶,就是这样来的!

你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那么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认可你们的时候,你们极力地想说服我;为什么我不认可你们的时候,你们会用‘适应社会’等等字眼来恐吓我?

因为你们的灵魂早已拱手出让而不自知,因为你们心里藏着这样的恐惧:

“失去别人的认可,我什么都不是”

“失去社会的认可,我一文不值”。

 

这样的人,收获的是怎样的人生?

 

她们要求我的孩子听话→听话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认可的人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她们只关注孩子们是否听话是否规矩,她们看不到我的孩子和那些听话的孩子们的真正区别:

我女儿的目光一直专注在她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她会突然由衷地哈哈大笑,她会立即起身去做她想做的任何事,没有丝毫的犹疑。她很自信,很快乐,很幸福,她确信自己很好——我为什么要通过打骂和恐吓,把这些都变成眼泪和自我否定,然后去服从“规矩”,获取别人的认可?

别人的认可,外界的认可,真的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幸福吗?

这样的幸福,可靠吗?

岂不知,最可怕的事,就是把自己抛入一个由“别人的认可”构成的世界里。

 

那些听话的孩子呢?他们的眼光一直投射在别人身上。老师手里那两张已经陈旧发皱的图画真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我想,那并非吸引力,而是约束力!孩子们不敢相信自己的意愿,因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往往会招来否定或者指责;孩子们不敢确信自己对不对好不好,所以只能把判断权和主宰权交给别人,他们害怕自己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老师的认可,他们必须乖乖地坐着,等待指令和安排。

这些孩子的心中,已经种下了恐惧的种子,已经陷入由“别人的认可、别人的评价”构建而成的世界里。

 

我把女儿带出来了,看着她自己在园子里采野花、捉蚂蚁、到处乱跑,心里很庆幸自己已经觉醒并正从那个由“别人的评价”构建的世界里往上爬:

孩子,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而自由的,

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天性和需求,

去做任何你自己喜欢的事。

 

妈妈相信人性向阳的本具属性,

就像妈妈相信你这个纯粹的、自信自爱的新生命。

 

妈妈不必去改变你、干涉你,

妈妈只需像土壤、阳光、空气、雨水一样,

为你提供你所必须的,爱的生命能量,

你就能像这园子里的花朵和大树一样鲜活美丽。

 

孩子,你不必去听别人的话,

你无需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

你当下所呈现出来的每一个自己,

无论悲伤快乐、消极积极,

都是生命真实的状态,

你只需听从自己的心,

诚实面对,

并全然接纳。

 

你,只需听你自己的话。

   

    整理者感言:每一个‘教导’都是对孩子自身感受的否定,每一次‘教育’都会给他强化‘我不好’的信念。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呢?信任!彻底的信任!说来容易,其实是很难很难的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残忍
后一篇:第一次独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