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长的理解
(2013-12-05 21:19:13)
标签:
成长是什么对成长的理解和心在一起花径美德教育 |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
对成长的理解
这两天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成长的理解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样子。最开始,感觉工作、家庭像一团乱麻,我曾经试着依靠阅读各种书籍来寻找答案。可是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过去的问题不但没有任何改观,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我抱着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到花径,迫切希望从林老师这里找到灵丹妙药,一下子解除我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可是进了花径才知道,成长完全不是我当初想象的那样,所有与外界的关系都得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最终需要解决的是自己和心的关系。花径没有灵丹妙药,相反,在这条路上,还要勇敢的挖开自己的伤口,最初是那些看得见的痛,再往深了挖,才发现还有那么多暗伤在滴血。成长也没有捷径可走,它只是过程,它只是当下,任何急功近利都会走偏。但在短短的时间里,和孩子的相处越来越得心应手,和老妈的相处越来越和谐,家庭的气场开始改变。我想,这是成长给我的回报。但是我并没有多少喜悦的感觉,成长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我发现,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没有了喜怒哀乐,情绪好像突然没有了,我以为我没事了。可是再往深了觉察,还是能看到情绪,一种作为背景存在的深深的情绪。我感觉到这种背景情绪就像黑黑的天幕,那里没有阳光,伸手不见五指。于是我的气场、我所呈现的状态就是——我不快乐,我抑郁寡欢。而顺着这种情绪再往下观,是一个巨大的空洞,那个空洞吞噬着我,好害怕。想到自己对外求物质、求成就、求接纳、求认同,甚至无聊的时候去看八卦新闻……如此种种,不过是想去抓住一些依附,去逃避那个空洞感,逃避那个“我不存在”的感觉。如果没有那些身外之物,没有与他人的互动,也没有外界环境的刺激,我如何能感知“我”的存在?所以,当我去觉察当下的时候,那个当下没有外界的人事物,我仿佛陷入一个巨大的空洞中,无可依赖,无可适从,“我”到底在哪里?“我”是否还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徒然升起。
我这才意识到,和外界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解,我仅仅是在成长之路上卸下了一点点负重而已,我并没有多少轻盈自在的感觉。之所以内心沉重,是因为我还没有和自己达成和解。我从未好好思考过我的人生,我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轨道中,寸步难行,却又无法自拔,进退维谷。一路上不停的向外寻找,却又不断的自我放弃。我该如何存在?我的人生该何去何从?我如何能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我惶恐不安。我怕什么?我怕失去,怕一无所有,怕两手空空,怕我什么都不是!
之前听到“允许亲人做他最舒服的自己”这句话时,觉得很有道理,但仅此而已,我没有多少感觉。就好像以前看到过或者听到过的那些非常有道理的话语一样,内心没有真正的触动。现在和家人的关系改善了,再回过头来咀嚼这句话,已经深有体会。我自问:我是否可以重新选择我的人生?我是否也可以允许我做我最舒服的自己?我是否可以允许自己心安理得的一事无成?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可是这样做同样要面对内心的恐惧,我已经习惯了在那条轨道上如行尸走肉般按部就班的走了三十多年,似乎这种习惯同时也给了我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尽管它现在看起来是自由的枷锁,尽管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但要冲破它又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决绝啊!
读到别的伙伴的心得,读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沉痛。我哭,我哭我自己,哭我自己的人生。To be or not be?我深吸一口气,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我心甘情愿的臣服,臣服……臣服于当下,臣服于内心的恐惧。我——我就是当下的那个恐惧。
信上帝可以死后上天国,信佛可以来世摆脱轮回,不再受世间苦。可是林老师只是说,成长的路不好走。林老师没有给我们许一个美好的愿景。相反,林老师还说,等到我们90岁了,我们依然会痛,依然会恐惧。我也忍不住弱弱的自问,成长是什么?而我只知道成长不是什么,它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也决不是什么抚慰心灵的鸡汤,甚至成长不是求得成长本身。
继续走,不回头……
心语:这样努力下去,见到空性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