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见

(2013-05-07 10:37:40)
标签:

看见

你是我的眼

和心在一起

尊重理解信任

花径美德

教育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前些天早上催孩子快快起床,孩子晕晕乎乎的说着:“妈妈,我不想上学,学校还要留那么多作业,太累了。”我回应着:是啊,是挺辛苦,大家都有作业,我也有啊,而且作业对我来说还很有难度,我们每天下班回来,有很多事要做,还想多陪陪你,很不想写作业啊”,孩子:那你别上了呗,我说:那可不行,我不愿意放弃,我喜欢上,虽然这对妈妈很有难度,我的老师也没有逼我一定要参加,是我自己愿意的,你知道吗?我的老师从来不去打击,批评学生,除了鼓励还是鼓励,无论多么糟糕的学生都是这样的,还有啊,老师竟然还问我们想听什么,给大家去讲,你的老师做过吗……孩子羡慕的要命:妈妈,你给我转学吧,明天我要到林老师那里上学!幼小的孩子无限的渴望自由和尊重啊,孩子多么需要放松啊,想到这里,我突然理解到孩子为什么一玩起来就那么忘我,看电视那么着迷,为什么有时候说话高声大嚷发泄情绪,而不再是以前心里想的:你怎么就知道玩!你怎么不懂礼貌和我吵?你怎么一看电视就没时间概念!自然而然,当我看到孩子,理解孩子的更多一些,我的处理方式就更理性一些,当然我们的心就更贴近一些。的确,理解的基础上,心门是打开的,之后的事情都顺理成章了,而理解的前提就是能“看到”,这个“看到”太重要了,一切反应都来源于你看到了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理解,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换做老师的话,就是“察觉”了。

这些天我体会着不同的“看到”。

一个周日,匆忙中决定邀同事三口去香居楼玩,因为提前没有计划和安排好,结果出发比较晚,大概十一点左右的样子才到,中间有个小插曲,就是玩那个大滑梯,对我来说很陡的滑梯,孩子非要让我和他一起滑一次,结果爸爸在下面不远处拿着相机要录下来这一瞬间,当我们冲下去快到最下面时候突然孩子身体一歪,身体斜着滑落滑落下去,因为端头那里有个悬空的槛,一时间我也没有思想准备,再加上我当时就很紧张冲那么陡的滑梯,没能保护到孩子,结果孩子一下滚落下去,摔得有点重,大哭起来,喊胳膊被撞疼了,我当时真是很心疼啊,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抱怨爸爸,怎么在下面还不去及时保护孩子的安全,结果孩子一听,也立刻以责怪爸爸,爸爸一时也气了起来:滑了好几次了也没事,这次我拿相机盯镜头,最后看见了,根本来不及了,结果,孩子害怕,生气,跑到一边哭,我去安慰孩子,老公呆在原地生气,结果陪孩子呆了一会情绪好一些了,孩子的恐惧还没有完全消散,以前玩过好多次的滑梯,这次竟然说不敢尝试了,我知道是孩子担心了,担心没人能安全的保护自己,感到害怕,后来商量着,这次你先自己上去滑,妈妈和爸爸一起保护你,虽然老公在一旁也是不愿参与的状态,但是我还是告诉孩子,我们一起保护你,有妈妈在一定没问题的,结果孩子才慢慢克服刚才的恐惧,继续玩了起来。这件事,于孩子看来,爸爸不能保护我,我感觉到不安全,妈妈都责怪爸爸了,所以错都在爸爸,和我没有任何关系而,下次还是照样滑,下面有我认为安全的人保护我就行了;这件事于老公看来,凭什么都责怪我,我因为拿着相机,有原因的,我没有任何责任,都是你们错怪我;于我看来,作为爸爸,要做好安全保护,这是经验常识,无需任何提醒,而且即使意外的事件也应该迅速反应,不能有差池,另外一个很担心的事情,是怕孩子留下后遗症,据经验,孩子一次受挫,很不愿意面对,这样不敢滑自己喜欢的滑梯了,而且,孩子伤心哭了,你竟然一句安慰的眼神和话语都没有,而我却要跑过去,在你们之间穿针引线,来调节,当时真是很窝火,有很委屈。

后来又重新理了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发现我的“看到”并非那么客观,当我情绪来临时候,我没有瞬间“看到”,而是顺着自己的情绪去处理事情,我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也就说不是客观的、真实的,我没有看到孩子的哭是要宣泄情绪,我接纳她,安静的陪她一会就好了;没有换位思考,客观的替老公想,他的确没有动作时间,像我一样,即使是离孩子那么近,也依然没能抓到她,而且老公看到孩子摔痛也一定心疼,我把责任都推给他,他也承担不起的,会产生情绪的,我的责怪反倒让他不容易看到事情的本相,我本来可以招呼他一起安慰一下孩子就好了;没有看到孩子本来可以只是大哭一下,缓解自己的恐惧和疼痛,然后可以积攒力量战胜恐惧,并且可以和大家讨论一下这次小意外可以增长我们的经验:以后玩稍有些危险的项目之前,先观察一下,预估可能发生的危险,然后和保护的人互通信号再开始,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当然我也没有看到,我责怪爸爸的语态让孩子的态度有了导向,学会了遇到事情最先指责别人,而不是向内看自己,连环反应,突然发现是我在制造着一个怪圈,让全家人都推卸责任,关系紧张的怪圈,主谋竟然是我自己!当然,我更加的看不到,我陪孩子出来玩,虽然很疲惫,但是为了让孩子开心,放松,我愿意全心陪伴孩子,同时也这样的标准要求老公,但这背后,不得不回到小时候的自己,多么想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一玩,那种机会太少了几乎没有,每当好朋友全家一起出游的时候,我羡慕死了,好朋友家境贫寒,妈妈是一个智力稍稍有些问题的人,是爸爸带三个孩子,但是那种家庭的温馨可是一点不少,爸爸经常带孩子们做实验啊,玩耍啊,讨论一些问题啊,对孩子也很尊重,喜欢那种其乐融融,被爱包围的感觉,而我却是生在一个争吵不休,忽视孩子一切感觉的家庭,那时候的我,心一直是缩得紧紧地、紧紧的,每件事情的来临,或者说要做一件事情,最先预想到的就是爸爸、妈妈会不会争吵、吵到什么程度,纠结至此产生,畏惧随之而来,从来不敢放开做一件事情,这种感觉一直伴我几十年,抛不掉,甩不开,从根本上是看不到自己真实的样子,看不到导致这种种的真实的原因,至此,还要感谢林老师,感谢花径为我引路,慢慢走近原本的,真实的实相,慢慢的,一点点的像真实靠近。

    第一个小插曲过后,面临一个难题,就是晚上五点钟要上英语,最后匆匆往回赶,路上孩子嘀咕着,我不去上英语了,因为时间短些,感觉没有玩爽,再加上玩的强度大些有点疲惫,恰恰路上堵车,晚了十多分钟,虽然老师很宽松的,孩子还是有些担心那种落单的感觉,还有些糟糕的是准备好的学习资料的袋子没有带上,再加上车上还有个小妹妹要先到我家玩等着她下课,这情景确实是够孩子抗的,我本来和孩子商量着,可以一起陪她进教室,和老师说一下,就在孩子犹豫不觉得时候,老公不耐烦了,严厉的说:今天就要去,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啊,出去玩是你说的,要是这样的话,下次哪里也别去了,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我一听,完了,我一切工作都白废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化起来:我就不去,怎么样吧?到了门口,爸爸继续威胁:那你自己下车吧,我们先走了,结果孩子下车就下车,真的就下去了,我也跟下来了,陪孩子待了一会,结果爸爸看孩子还没进去,从车上一下窜下来,剑拔弩张,气势汹汹,很吓人,就在要动手的一刹那,我把他拦住了,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我当时没有说太多话,只是搂着哭的发抖的孩子,这时候的我都不想和他争辩什么了,彻底的鄙视他!他竟然真的开车离开了,我兜里电话和钱包都没带。等孩子哭够了,我和孩子聊着,孩子很担心,我们怎么走啊?我说有办法的,我们可以走两步聊一聊,然后打车到家,妈妈再付钱,期间孩子提到,别人都在,爸爸还那样骂我,觉得很委屈,很无助,结果没走几步,看见老公又迎回来了,估计是同事给他做工作了,上车后,尽管同事在给孩子讲着“理”,我知道,根本不是理的事情,没有过多评论。事件虽然就算过去了,但我很清楚,虽然表面上孩子成了赢家,但内伤有多深,我不清楚,心里很堵。

    晚饭时候,大家喝着酒,聊起了家庭,自然又说到了孩子教育,争论就此展开了,老公又抱怨说:总觉得我做什么都不对,怎么都不是,潜台词--我太事多,我本来不想提这个话题,结果现在还是忍不住了,开始挖苦起来:为什么总是需要人提醒啊,就不能能自省一点啊,你以为我愿意提醒你那么多次啊,人啊,如果太麻木了就完了,我做不好,很愿意听取别人建议,会去反思一下,是不是需要能改进,哪里像你,总觉得自己都对的,听不得别人的建议,自己也不好好想想……

激化的作用很强大啊,老公的一句集尽所有的酸涩、嘲讽和挖苦腔:你学习了,花钱花时间了,上课了,我当然不能比!瞬间我哑口无辞,心里一抖,那么的难受,是的太到位了,说的就是我的感觉,一下子也清醒了不少.我看到了老公的所有的负面,情感粗糙,粗鲁,武断,那我呢,我打着来花径成长的幌子,不还是意在改变老公吗?什么改进了,自省啦、成长了,都是扯,老师都是那么严格的要求着自己,在自己身上不断努力,对待学生就像老师说的要重复1000次,也许才能听进去一点,不厌其烦,而我还在不断的要求老公,连最初级的课程都没有通过啊,问自己是否看到了自己的自以为是、视野狭窄?是否看到了自己的松懈的学习状态?是否看到了老公也需要像孩子和自己一样被理解、尊重和接纳?是否看到这背后的一切……

努力的寻找着这份“真实”,不再单单以自己的视角去审视这一切,除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有其他吗?

相信在真正平静的彼岸,一切真善美都会自然绽放!

 

心语:真是不容易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