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共情
(2012-11-28 10:44:01)
标签:
所谓共情和孩子的心在一起生命教育花径美德花径 |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
所谓共情
记得成长小组第二次的时候,我讲了一件事情,就是晚上带孩子回家,孩子的坦克摔在了地上,我当时只怪他不帮忙大人拿东西,还添乱,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坦克掉在地上有多么的心疼,带着一肚子怨气搞到最后和孩子两败俱伤。我问林老师,我怎么就不能在当下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呢?就是很冷,我自己意识到了孩子那么喜欢的东西坏了可能会心疼可我还是放不下心里面在那个当下对他的要求和期待——帮我们拿东西,配合回家。
林老师没有说具体的,只是让我好好练习:察觉,接纳,进而转化。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越发察觉到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其实不小,我总是不能直接的感受到他的感受,总是本能的去想解决事情的办法,怎么猜也猜不透,共情也总是共不到点子上。好像总有一种刻意在里面,我知道这个刻意来自书本,来自培训,来自专家的教诲,也来自我要做好的压力,来自怕做错的恐惧,所以经常谨小慎微,无为有时候是不敢为。
后来,当孩子不上学的要求再次袭来的时候,我陷入了恐慌,我意识到,之前能放下她让他呆在家里而不去上学,是因为我内心有满满的他很快能主动去上学的期待,不过缓兵之计而已,我好像还是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而孩子,在每天早上的试探中似乎过得也不太愉快,后来经常说我是笨蛋,从口气里面,我能够感受到,带着不满,不是玩笑。
我看到了我自己的摇摆,我看到了我的脑子到了,但我的心还远远没有到。
在我焦灼的一天晚上,我静下心来,跟自己好好地沟通了一下。我坦然承认我焦虑了,我承认我那急切希望成长的心,我承认在很多事情是我还是在要,包括有一天跟着孩子一起骂我,实际上也是期待孩子说“妈妈,你挺好的”,那还是要......我承认了,我并不会给,因为我能感受到里面有一些别扭,有一些不得不为之,有一些小压抑,我承认几乎90%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都充满期待和要求,做手工的时候我不刻意指点,是期待他独立完成,玩游戏的时候装傻是希望让他自我感觉良好,不敢刻意夸她怕影响他的自我认知,不敢批评他也怕影响他的自我认知......。太多事情了,我承认我几乎满心期待
我真的是像我所说的那样:我对孩子没要求吗?扯!根本不是。
还有我的恐惧,我发现我经常用故意搞笑方式处理问题,实际上是恐惧;我发现我经常用编故事的方式,实际上是要求,而我全然不自知,直到发现小时候管用的搞笑现在有时会把孩子惹急,直到有一天孩子边玩游戏边赤裸裸的戳穿我为什么总在那里瞎编故事......孩子大了,他更能洞察我的意图,可笑的是有时候我自己还不自知,不自知只会渐行渐远。
承认吧,承认了自己的这一切,不知怎的,慢慢儿时的场景浮现,我想到了我小时候,像过电影一样,把脑海中深深刻下的一幕幕走一遍,让自己用自己最期待最需要的方式像天使一样重新去照顾一下那个曾经的自己:
脑海中,浮现了自己50几天独自在家的样子,不论怎么哭,妈妈只在定点的时候来喂我,喂完就走了,她哭啊哭,我轻轻地走到床前,轻轻柔柔的抱起她,任他疯狂的哭,静静的听,暖暖的抱着,用心听他发自内心的哭喊......
浮现了那个因为穿衣服不舒服而哭,然后被打完后在墙角颤抖着憋着不哭的小女孩,她想哭不敢哭,我走过去,亲亲的抱着他,她哇哇大哭,好委屈好委屈......我轻轻地帮他整理衣服,让他舒舒服服的,我亲了亲她的小额头,静静的给他擦了擦眼泪......
我走到那个跪在搓板上的小女孩身边,他正面对叔叔姑姑奶奶们的指责和嘲笑,我轻轻把她抱起来,给她揉一揉双膝,抱在怀里,给她脱下她痛恨的的黑色外衣......
我走到那个被满头扎满小辫子的小女孩旁,帮他一一取下头上的头绳,帮他梳平头发,不让小孩子们嘲笑她......
我走到那个努力折纸,生怕折错的小女孩身边,悄悄地告诉他注意这个地方容易错,等他折好了,给他开心的笑脸,等他折错了,悄悄地点一下,然后分享他的开心......
我走到那个独自玩耍的小女孩身边,和他一起拍画片,和他一起拍瓶盖,和他一起玩游戏,他笑我也笑,她哭我也哭......。。
我走到那个在饭桌旁哽咽着吃饭的12岁女孩,这一天是他的生日,因为用筷子敲了碗被爸爸骂,我轻轻地帮他擦掉眼泪,揽她入怀,恭喜他,12岁了,少女如花。
我走到那个在厕所焦虑的小女孩身边,拖鞋掉到厕所洞里的她,如此无助,我帮他拿出鞋子,冲干净,给他穿到脚上,他是那么的害怕黑洞......。。
我走着走着,明白了当年那个小小的我,究竟要的是什么,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接纳,真正地陪伴,明白了什么是我当时真正地需要,明白了当时当刻我的心,走啊,走啊,幡然醒悟,孩子要的爱,就这么简单,只是用心,甚至不需要语言。(点评:不走到这一天,谁能真正明白?看这篇文章的伙伴,你们真明白吗?这才叫做无分别的爱。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成长,是绝对地知行合一。)
于是:
我走到那个摔坏了坦克生气的小男孩身边,告诉他,摔坏了好心疼啊,我们回家修一修,修不好,妈给你再买一个......。
我走到那个可怜巴巴的呼喊“为什么总是要等到我哭了你们才肯听我说”的小男孩身边,给他擦去眼泪,告诉她,那时候妈妈心中充满了关于满足的恐惧。
我走到那个小心翼翼要玩具的小男孩身边,带他去买他喜欢的玩具!如果我觉得不好,我会告诉他为什么,如果他真的喜欢,我开心的给他买回来。
我走到那个搭建工程的小男孩身边,说出心里的真话“你搭的真的很棒”
我走到早上嚷嚷衣服不舒服的小男孩旁边,亲亲他,带着微笑帮他整理,轻轻地问,舒服点了吗?
我走到那个要求游戏的孩子旁边,轻轻地把手机递给他,送一句“玩吧,注意休息眼睛”,当我担心时,走过去,告诉他,该休息一下眼睛了。
我走到那个不知如何是好的小男孩身边,悄悄地给他指点,待他完成,报以微笑。
我走到那个不想上学的小男孩身边,告诉他什么呢?一时间没有了想法,没有就没有吧,
我走到那个索爱的我面前,抱抱她,告诉她,爱,从来都在,不增不减,不离不弃,你想复杂了,爱,很简单。
走完这一趟,我深切地感受到,所有的孩子需要的都是一样的,我们小时候和孩子一样一样的。我才感受到,那个情在哪里,那个共在哪里。当时是懵懂的,从后来与孩子的相处中,我真切的发现,我变化了,我能够更加通过本能,本心与孩子相处,实实在在的感受她的感受,以前我会说出来跟他共情,其实是在求证自己猜得对不对,现在不用了,因为我基本上不会说,我只需要把我换做他,因为我知道他和我一样,我知道我自己,自然知道他。我能和我的心在一起,自然可以和他的心在一起。
点评:走上成长路吧。没有别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