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来没有如此小心过

(2012-11-11 20:04:15)
标签:

养心书

静诚正醇行

花径生命成长

花径

花径美德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从来没有如此小心过

                                                                                ----读《养心书》有感

 

自我的定义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自我给生命送来救生圈,但往往以洪水的方式送达”

 

我是不是该感谢我的病,感谢欺骗过我的朋友,感谢我曾经做过的无数荒唐事。这些事都让我经历了洪水,也都为我寻找到我的救生圈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2009年前,我按照自己画好的流程图,理所当然的走着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是一个也算成熟的人了。

 

2010年,我人生遇到了巨大的挫折,我试图通过出国旅游来宣泄内心的苦闷,旅游的作用不过1个月而已(点评:旅游是部分的被动的和心在一起的方式,旅游有用,原因就是在此,旅游作用很有限,原因也是在这里)1个月后,我再次回到了痛不欲生的无间道。

 

2011年,我的工作,大起大落,几乎失去了自己很珍惜的这份工作。2012年,最近,我又将可能面临新的工作危机。

 

2012年,我查出了两项不小的疾病,从此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我甚至在想,跟健康比起来,挫折和工作,都不算什么了。

 

可是,虽然我明知道治病需要一个好的心情,我仍然调整不了自己心情的恶性循环,“病->苦恼->无心工作+生活挫折->担心加重病情->更加苦恼……

 

我不是一个很会发泄的,我想我的大多数“洪水”都发到了自己的内心,我常常会因为想不通一件事情无法入睡,我会设想出无数种结果,然后针对各种设想的结果生出各种恨,伤心和痛苦,有时候会哭得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候会气得在脑海里反复列出第二天报复的计划。

 

如果让我来统计我过去的人生快乐和痛苦的百分比,我第一反应就是99%都是痛苦,其实理智的说并不是这样的,这只能说明痛苦的权重真的太大了,原来我是这么的不堪一击

 

我的人生,为什么这么痛苦,我从来不认为这是自身的原因。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这是百分之百的“他杀”案。我是彻彻底底的受害者,害我的人甭管是亲人,朋友,同事,就算是老天爷吧,总之,我是最无辜的受害者。我那么老老实实的活着,虽然偶尔会有坏心眼,但好歹也没有实施,根本不至于遭受如此厄运。所以,不是“他杀”是什么?

 

我认定自己的悲惨,我想自救,于是我在寻找“认命”之道。我猜想老子,释迦牟尼等人或许会是我的救命稻草,我是不是尝试去理解一下他们的精髓呢?看着凤凰岭有那么些貌似虔诚的人,我是不是还是应该抱一些希望的呢?

 

可是,我在如此的低靡颓废的状态下,怎么可能去真正理解“大道”?

 

林老师的课,才让我意识到我所有的一切痛苦,全是“自杀”所致,全是虚相,没错是事实,但也全是虚相。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走火入魔的意思。我曾经和朋友分享过我的感想,也一直被定义为“入魔”。我倒是希望我早几年就入此 “邪教”,或许能避免几次大的挫败。话又说回来,若是没有那些挫折,也许我还没能走到这里。谁知道呢!(点评:有理有理!)

 

看第一遍《养心书》的时候,有些地方觉得不太好懂,就快速略过去了,但是心里总是有些不痛快。就像“自我防御”和“神圣自我”。欠的总是要还的,我在还没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又回过头来看了好多遍“自我防御”,始终觉得似懂非懂,所以还是放弃了。在看第二遍《养心书》的时候,当我读到“神圣自我”的时候,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并且同时好像触碰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什么东西似的。这个离“神圣情感”还遥不可及的我,甚至连“放下自我”都还刚开始练习的我,竟然无数次的出现这种叫“自我防御”“神圣自我”的东西,真是可怕!没错,我的确为放下自我沾沾自喜了,我的确曾经蔑视其他生命了!…..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失落了!………….但失落后,我并没有太久的茫然,因为我庆幸我在这两个章节里察觉到了可怕的敌人。我为“悟”到这一点,又自喜了一阵……好在这种自喜,我感觉到了。

 

这是干慧与枯悟吗?

是啊,悟得到是有用的,也是没用的。

 

《养心书》,的确需要读很多遍。“静诚正醇行”这五个字,在我第一遍看来,也就是个概念,我更多的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在寻找什么。虽然在看的时候,我心里有很深的感触,但当我看完第一遍后,我几乎忘记了每个字的含义。第二遍的时候,“静诚”的含义才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深刻起来。我还没有读完三遍,但是每一次的感受着实不同!

 

不管我现在在地铁线的哪一站,可以肯定的是,我的平静在变多,紧张在减少。有自欺欺人,也有诚实的观心。坦白地说,我并没有学会深入的观心,因为静下来都是如此不易。很多时候,我自己认为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和欲望,但也就那样不了了之了,这种紧张和欲望恐怕就是每个人内心里比较深的伤痕,自己都不愿意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触碰的情感。我想我真的应该学会如何观心了。

 

可是我够“诚”吗?我有勇气吗?我能承受可能会发生的无数次观心失败后的失落和茫然吗?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养心书里多次提到“勿把轻易得,便作寻常看”。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啊?!这五个字,每个字都那么简洁明了,大道至简!可是每个字饱含艰辛,痛苦,和血泪。

 

其实对“正心”而言,如果仅仅只是从理解他人的含义上来看,我最初觉得,我也很理解他人,我经常能将心比心的对待他人。现在再反过头来仔细思量,我的这种理解他人,换位思考,其实是一种“有条件的”理解他人,是在自己的利益没有收到太多侵害,或者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道德光环照耀的时候,甚至是无力抗拒不得不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时候,这个时候通过理解他人来让自己心境平和下来。更进一步的说,如果在自己的利益和情感受到无法接受的伤害时,这个时候是无力正心的......这是不是就是“小我”还没有满足的时候,所谓的“无我”也都站不住脚的,经不起风雨的,全都是有条件的!

 

虽然书中多次提到,五字诀有时候可以灵活运用,可是谈何容易,一不小心都会误入歧途。这可真是一条充满陷阱的光明大道,就这么短短的2个月,我就已经在惊喜,失落,迷茫中徘徊了很多次了。

 

我经常把林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家里有一个菩萨就够了”说给朋友和同事听。我自己也在不断的琢磨和体味这句话背后蕴藏的巨大能量。菩萨,不是忍者。要的是菩萨,不是忍者。忍者是压抑,菩萨是化解。忍者是堵,菩萨是疏。忍者有界,菩萨无边。两者真的是天壤之别。我经常犯着这样的错误,偶尔当了一两回忍者,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做了菩萨。路途,还真的好遥远啊~

 

有时候,真的觉得,《养心书》似乎是提供一种无懈可击的自我慰藉的法宝,在这里你无论如何都可以找到“合理”,但的的确确阐述的是最不自欺欺人的真理。坦白的说,对于后半部分,“醇行”我还没有太多的感想,即便是有过破天荒的看似发亲思的东西,那也是转瞬即逝的,有前提的......更加对“行愿”无概念可言,但相信每一步都会是水到渠成的。

 

“生命的高考”干嘛要在乎,反正都已经死了,呵呵......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这几天南怀瑾去世的一条微博,说大和尚称赞南怀瑾留下了美丽的舍利子,这让我联想到了生命的高考,得到了这样的高分......我差点就要问,得到了这样的高分又怎么样呢?看看,我又在寻求目的了。

 

有句话叫“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觉得应该加上一句:无所“求”,则得乎其上。这让我想起曾静讲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假如每个人的希望都真的只是身心健康就好了。

 

在这样的社会,怎么会有真正的无求呢?非得走到追悔莫及的地步,才发现自己最低的底线是生命。

其实,还没有走上养心路的人,只是明着说,我有xxxx的远大目标,我要实现它,或者我要想办法改变谁谁......

而初入门槛的养心者的困惑正如书中提到的,养心者,也潜在的有两大求,只不过变成了隐性的,因为林老师说了“不求,丝毫不意味着她不来”。那也就是说,她还是会来的,只要我走上这条路,她还是会来的。所以,我只要无所“求”,那是不是就可以期待得其上呢?!

 

我看一本书,从来没有如此小心过。

目前思绪仍然还是纷繁复杂,书,还是要继续读,干慧与枯悟也是必经之路,开始一条条练习察觉,放下,转化......

 

点评:就这样开始改变了。

          一份耕耘,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