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失仪在先,才有公众读图“误伤”在后

(2013-12-25 21:07:23)
分类: My时评&学术

14日早上,有网友微博爆料浙江余姚市三七市镇领导下乡视察水灾,某领导因穿高档鞋,由年近六旬的村支书将其背进灾民家,微博还配上了照片。余姚市三七市镇政府官方微博证实:当事人为三七市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王某某,目前已被免职。记者赶到事发的三七市镇,找到了当时背王某某的魏家桥村支书许国庆等人了解事发经过。许国庆说,他背王某某,完全是关系好,出于个人感情,“我们很熟,当时有说有笑就背了”。(10月16日《成都商报》)

此事演绎至此,想必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最新消息显示,由那张“刺眼照片”引发的全民声讨潮,极可能只是一场乌龙……当然,对此说法,所有人都可以选择信或不信。但倘若你足够真诚,便不应回避想象另一种可能。请相信,身处此一复杂年代,爆料不尽然就是事实,有图也未必就有真相。以全民围观、万人人同呛的方式来实现正义,尽管多数时候快意且高效,却也不时存有误伤无辜的风险。

被免职的王某某,是否当真很冤枉?盖棺论定,自然还为时尚早。但确知的是,依照相关当事人的叙述,那张照片的背后,至少不是一个“欺压与谄媚”的故事。如果说王某某有错,那么他“最大的不该”乃在于,过多将“私交原素”代入公务履职过程中,从而无意间将自己推至失仪陷阱中。事实上,很多基层官员皆未接受必要的官仪训练,有意无意的失礼失态,着实不足为奇。

无论何时何地,官员的言行举止,都应尽量避免引人遐想才好。从公职伦理层面说,官员受权于民,又处于“被监督”的格局内,本就有义务谨言慎行;而从形象塑造角度来看,官员拍照、发言等等时候若能“多想一步”,被歪曲、被误解的概率也可大为降低。此事中,王某极随意的工作方式,放诸于日常背景内或许不算什么,然而一旦被留图存证、广泛传播,就注定会被放大和负面揣测。

言行不得体的官员,遇上热衷“看图说话”的看客,全民批判的桥段,自然会火热上演。读图时代,公众乐于从画面证据出发,来践行民间的、自发的道德制裁。且一直以来,这种监督模式卓有成效,久而久之竟也悄然走样。其一方面体现在,“看图说话”的行为,变得越发急不可耐。甚至跳过对现实的查核,直接宣泄情绪、表达不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大家总是不自觉地想象一种真相、预设某种立场,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偏知偏信的狭隘发声。

网友爆、网络监督,往往剥离事件的多元性,而只是简化、抽离出某突出“符号”,以供批判。在该过程中,原本的故事围观者,已经不自觉间成为“重新编剧”者:很多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某事塑造成自己最反感的模样,继而又在对之口诛笔伐中,谋求惩恶扬善的快感——这,当真是无比矛盾和纠结的心态。但说到底,倘若公职人员都能严以律己,足够职业、足够专业,又怎会给公众提供“看图说话”、肆意联想的素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