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平奖”:民间力量撬动教育纠偏

(2013-12-25 13:33:52)
分类: My时评&学术

9月10日,浙江大学教师节典礼上,该校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浙江大学常务副院长陆国栋介绍,获得百万奖励的老师,是经过学院推荐、学校层层选拔,最后由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投票选出的,旨在以此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9月12日《新京报》)

无论从奖项名称,抑或奖励标准来说,“心平奖”的设计都颇为新鲜。据说,此举意在激励大学老师深耕一线、安心授课。而随着今年最新获奖名单公布,该奖的前世今生,又引发了好一阵围观与解读。于此,舆论当然多有力挺之声,众人坚信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背景下,此类做法颇有纠偏价值。“用这个另类奖项,来撬动扭曲的现实”——乐观的公众,有此期许。

而今,“心平奖”已然红极一时,或许恰因为此,我们更应从头梳理来龙去脉。据介绍,该奖乃由浙大校友段永平和夫人刘昕捐资所设。这事实上说明,“心平奖”的整个设计,更多仍是遵从了捐资人的愿望,而非校方决策者的意志。此事中,浙江大学所起作用,不过是顺水推舟、牵线搭桥罢了。其官方所谓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现状的说辞,本质上不过是在转述段氏夫妇的理念。

明乎此,很多人未免难掩失望:浙大口口声声“奖励一线教师”,不过是借花献佛、做个顺水人情?该论断虽显武断,似乎也不无道理。毕竟,在国家制度层面倾向“重科研轻教学”的前提下,指望个别高校逆大势而为、斥巨资奖励一线教师,实在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无论浙大还是其他大学,都身处一个大的规则架构内,不计成本来特立独行,只会自我边缘化。

但即便如此,“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的实践,仍能给予我们不少启发。至少,从浙大官方的措辞中,公众已能感受到,不少高校已有对“教学科研倒置”现象的足够警惕。关键之处就在于,国家层面能否开启切实变革,比如缩小对授课与科研的资源投入差,从而回应学校方面和教师群体的担忧。在此过程中最需重申,现代大学的首要功能,始终应是教书育人。

当然了,“心平奖更重要的经验,还在于展现了民间力量参与高教建设的又一路径。也即,捐资人以指定资金用途、设立专门奖项的形式,来践行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从而对某一群体的师生构成激励。在国外的大学内,便有很多分门别类、主旨各异的“特别奖项”。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实际利益,实现了人文关怀的全覆盖,也满足了各式教育思想落地试验的需求,可谓共赢。

而毋庸讳言,目前国内捐资助教的形式还很单一,大家多满足于送钱了事。与之相较,“心平奖”的操作样本,无疑是一份先进的参照。它所展现的,乃是在国家教育体系后知后觉、转向缓慢的语境下,民间力量出资支持高教局面纠偏的积极前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