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父”选才,不再遮掩的福利派送
(2013-05-08 22:38:24)分类: My时评&学术 |
3年前,毕业于某音乐学院的李宇锋,进入广东兴宁市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工作。当地人发现,李宇锋的父亲正是兴宁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思中。对此,李思中说“兴宁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乡镇党委书记和局一把手,均可向上级提出要求,解决一名子女的工作问题。”
从萝卜招聘到公开关照,“子以父荣”的官场暗影,悄然间弥漫、扩散。借由李氏父子的言行所为,透过那若隐若现的“不成文规则”,公众足可窥见公职招聘中,规则与底线的又一次溃败。于是我们相信,“没有最荒唐,只有更荒诞”。当欠缺自律的官员,遇到外力约束的疲乏,总不免制造出一系列挑衅民意的离奇故事。
公考竞争惨烈的时下,李宇锋的“一帆风顺”,实在叫人羡慕嫉妒恨。这一切,当然得益于那条“解决领导子女就业”的土规定!在此间官场生态中,官员的行政职务,往往能衍生出极大的“个人能量”,由此导致 “公权的私利化”,恰是李思中们得以“福泽子孙”的发生机制。在一套“公私切割”不清晰的公职体系内,公平的、无偏见的“招聘”,只可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景。
非但如此,大谋私利的官员群体,还会祭出各种托辞,努力将自身的败德行为合理化。比如在兴宁,“安排子女就业”就被说成是“对官员辛苦工作的补偿”。只是谁都知道,此番自顾自的话语逻辑,着实不值一驳。一来,官员履职,既已获有各种薪酬、补贴,何以还有脸面“惠及子孙”?再者说,行政系统雇员招募干系甚大,又怎可随意用来“大送人情”?
“凡是乡镇党委书记和局一把手,均可向上级提出要求,解决一名子女工作”,兴宁的此一大气手笔,不能不叫人感叹,当地公职机构消化能力之强大!可以想见,不看能力、不计经验、唯“父”是举的公招背后,必对应有相当数量虚职、闲职的存在。这部分“职位”所产生的价值有限,却成为公共财政的巨大负担,乃至最终沦为给少数人的 “派送福利”。
说到底,相比于李氏父子的所作所为,兴宁那犹遮半面的“不成文规定”,显然是更大的恶。它不仅意图将暗地的“公招黑幕”合法化,更从根本上消解了,当地官场自觉自律、彼此监督的健康基因。从更长远看,借该条款招募而来的、未经筛选的“官员子弟”,也必将拖累公职系统的履职效率……一项弊政推行之初,“多输”结局就已注定。只是,疯狂分食权力盛宴者,一贯不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