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隐身,“代表”身份才可实现功能拓展

(2013-05-08 22:30:16)
分类: My时评&学术

记者调查了31个省市人大官网发现,很多省的人大官网互动板块建设缓慢。代表与群众沟通仍然以调研、视察、走访等传统模式为主,群众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点对点”方式联系到代表不太容易。31个省市人大的官方网站,没有一个公开了人大代表的手机联系方式。(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人大代表与选区居民的疏离,素来是备受关注命题。得益于各方的共同努力,这种根深蒂固的“距离感”,已呈稳步弥合之势,但较民众期待仍差距不小。从此角度看,“31个人大官网,无一公布代表手机”,显然并非一个理想的局面。可以想见,人大代表将“联系方式”隐而不宣,必会给选民造成沟通障碍,乃至最终影响自己的履职质量。正是基于此番考量,观者方才难掩担忧。

当然,倘若仅凭“官网未公布手机”,就断言“代表脱离群众”,似乎也稍显牵强。毕竟理论上,“代表”首先是对选区居民负责,因而只需与其保持沟通就好,而不必面向“所有人”公布个人通联!然而,另一项数据显示,“75.9%的受访者,不知道居住地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事实上,就论证“人大代表”与“选区居民”之间横亘鸿沟而言,这个数据反而更形象、更具说服力。

在现实语境下,人大代表对选区居民的疏远,其实很可以理解。一方面,多数人大代表乃“兼职”,仍必须由所在单位获取薪酬。这就决定了,在寻常日子里,他们都会以“本职工作”为重;另一方面,“人大代表”所享有的审议权、提案权、表决权等,并不是那种立竿见影、即刻显效的权力。而在现实中,选民向“代表”反映并意图获得援助的,却多为具体、细碎、紧急的利益事宜。“你之所求,我不能予”——那么,索性回避为好。

人大代表不公布联系方式固然是一个问题,可就算告知了联系方式,选民和“代表”能否进行有质量的交流,则是另一个问题了。为使“人大代表”发挥更大作用,整个社会其实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公众就应重新梳理,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而不是仅仅功利地巴望其解决具体纠葛;除此,人大代表群体,也有责任实现自身的“功能拓展”。从单纯的两会参会者,向“社会活动家”转型,从而更充分地介入公共生活,释放更多价值。

如何让兼职型的人大代表,更积极地接触选民?于此,单纯呼吁公开联系方式,似乎并无多少意义——逐步试探人大代表的专职化,确保公共财政更多补贴他们的“代议”行为,或许才是治本之策。但,即便维持现有的规则格局,人大代表履职,也还是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改变平日里那种刻意低调、息声隐身的畏惧担责姿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