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挖墙砖沾文气,偏知偏信的“伪信仰”

(2013-05-08 22:25:56)
分类: My时评&学术

清明小长假三天,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游客中既有单纯去参观沾“文气”的,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记者注意到,从去年的“拔萝卜”到现在的“抠墙皮,挖砖块”,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墙角的砖头被人挖走了,墙皮被抠掉一块,他们说是带回去,把土撒到家里沾沾文气。”莫言二嫂葛金芳说。(47日《京华时报》)

致敬一位作家,有千万种方式。而拔萝卜、抠墙皮、挖墙块,显然是另类、极端、蛮荒的“创意”!从莫言获诺奖始,高密的那座老屋、那方田地,就开始了被赋义、被神化、被蹭被分、被拿被偷的命运……恰如一幕荒诞剧,疯狂地开始、疯狂地持续,围观者拍案惊奇,剧中人不知所以。那些自称“留作纪念”、意图“沾沾文气”的人,似乎从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失当、失态。但所幸,凡事“旁观者清”,一定距离外的评判者,并未失去理性、体面的标尺。

遗憾的是,即便你果真对莫言爱得深沉,也绝无理由,占有他家老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物权”概念广泛传播的文明社会,竟有人大义凛然、堂而皇之地抠墙挖砖,实在是极其错乱的场景!当然,荒唐举动的行为人,总会祭出各种论证,来努力将自身行为合法化:于那些狂热“游客”看来,对莫言的热爱与崇拜,就是分享他家物件的充分理由——此类逻辑其实很无厘头,却极可能是那些顺手牵羊者的心声。情感亢奋的状态下,人们总是不能自持、自我宽纵。

拔萝卜、抠墙皮、挖墙块,轮番升级的出格之举背后,公众所窥见的,乃是一瞬之间,“文明人”到“破坏者”的退化。此情此景,所包藏的“隐患”不可谓不多!比如,文明规则的孱弱;比如,现代人内我约束的形同虚设;再比如,各类原始型的“伪信仰”,还相当程度地占领着民间市场。毋庸讳言,那类“将实物与文气关联”的思维与行为模式,绝对是一种显蒙昧、不精致的偏知偏信。时至今日,它依旧信奉者众,怎不令人遗憾?

言旧居所遭遇的膜拜或曰苦难,说到底仍和某些国人隐秘、偏颇的认知观密切相关。首先,便是旅游中的“签到”心理。凡到一地,必求立此为证、寻物留念。从此角度说,扒走莫言家的墙砖,与 “XXX到此一游”的拙劣刻画,着实一脉相承……除此,此事也再次印证了那个经典命题,也即“国人信仰的投机、功利”。没有对文学、作家的纯粹热爱,只有幻想“沾沾文气”的暗暗窃喜;没有对日常教育、写作训练的足够耐心与诚意,只是巴望着被“附体”而一步登天。

终究,当人们口口声声致敬莫言,一切早已与莫言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