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格愚人节,创意贫瘠的一时兴起

(2013-04-16 12:54:41)
分类: My时评&学术

愚人节发割腕图片说自己要自杀?这玩笑开大了。本月1日,成都警方接到2700多个假报警,其中有假自杀的,有虚构地名编造事件的,甚至有人笑着说愚人节快乐。警方提醒,报假警浪费公共资源,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受法律制裁。(42日《华西都市报》)

非但成都,41日在苏州等多地,也发生了警方遭整蛊的事情。 一场愚人节,本是亲朋间逗闷取乐的欢娱,可一旦扯上“虚假报警、浪费资源”的罪责,则显然是另一种性质了。事实上,与所有新生“节日”一样,愚人节亦有自己的价值内涵与伦理边界。其在提倡暂时抛弃严肃姿态的同时,也一贯对稳定的、兜底性的社会规则保持尊重。如果说,恰如其分的“愚弄”彰显幽默之艺术,那么玩笑过火,又何尝不是一次“无意的伤害”呢?

在最近几年,“愚人节”越发流行,但很多人却存有理解失当。或许,在欢度“愚人节”之前,有必要重梳下它的独特属性:首先,“愚人节”是熟人间的节日,你若“愚”陌生人便有诈骗之嫌了。基于此,给警方虚假消息,显然超越了“愚人节”的适用范围;再者,“愚人节”的玩笑,应以“无害”或至少“对第三方无害”为底线。以此量之,“不实报警”因其占用接线资源、出警资源,必然会对“真正需求者”造成误伤。

在多数时候,“愚人节”玩笑,只是个体之间的“默契之事”。一个人调戏一个“机构”的情况,尽管不时发生,却终究少之又少。何以如此?一方面,对所有“机构”而言,利益计算总是复杂而多元。故而,你几乎无法评估,与它们“开玩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遭到怎样的回应;另一方面,“愚人节”的乐趣,在于目睹“被骗对象”将信将疑、或喜或悲、恼怒报复等一连串表情、言语反馈。调戏冷冰冰、非人格化的“机构”,何乐之有?

如上,当有人打电话愚弄接警员,实质上却是与“警方机构”开着玩笑。此类举动,不仅面临着未知的风险,且本身就很是无趣。当然,今年“愚人节”里,激增的“报假警”现象并非都是恶意而为。就拿“假自杀案”来说,很多是“被骗的朋友”不明真相、仓皇报警所致……这一类“玩出火”的事例表明,不少人缺乏对“玩笑”后果的充分预估,并无法将一系列的衍生效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愚人节”舶来日短,由此体现出的是,民众“恶搞”罕有成熟创意,却多见不负责任的一时兴起。

“恶搞”或曰“愚人”,说到底也是一种能力。无论是“愚人节”里“合法整人”,还是平日里“玩笑逗乐”,若继续玩那别人玩剩的“假自杀”招数,只会徒招鄙夷和麻烦而已。一年又一年,“愚人节”逐步实现着,本土化的经验积累与习俗确立。在此过程中,惟愿这个节日能不改“原旨”,继续以健康的幽默消解生活的苦闷,继而传播另一种轻松生活的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