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雾霾来袭,吐槽无力不若各尽其力

(2013-01-23 22:45:45)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新年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预警,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据悉,雾霾与气象、污染排放有关,PM10和PM2.5是近日空气首要污染物。(1月13日《人民日报》)

岁末寒冬,雾霾来袭。浑浊的空气、极低的能见度,与公众的焦虑、惊惧相随,一同成为近几天的舆论热点。此般场景,我们并非第一次经历,也注定不是最后一次。事实上,当“污染”仍是此一时代根深蒂固的隐痛,当“绿色、环保”的允诺还走在兑现的路上,无论“雾霾”,抑或其他形式的“灾难”,皆会宿命般循环……它们,既是过往过失的产物,也是朝向未来的一份“提醒”。

关于雾霾,我们的知识体系,早已有成熟判断。论其成因,大致关乎阶段性特殊气候、长久性的污染排放两个层面;谈及后果,则有致呼吸不畅、诱发疾病等轻重之别;而说到应对,无非只能采取减少出门、加戴口罩等极少数“对策”。一言以蔽之,我们对“雾霾”知之甚多,但所能做者甚少!观察现实也可发现,面对数日“雾霾”,民众除了宣泄不满、临时呼吁环保外,几乎难有作为。

必须说明的是,“雾霾”与其说是个孤立问题,不若将之视作“环境污染”本身。因为,所有试图抑制雾霾现象的方案,归根结底总要汇入“节能减排”一类的宏大命题内——化解雾霾之症,从不存在任何“捷径”,而得从产能优化、产业升级、私家车控制、公交优先等等“老话题”内寻求突破。有鉴于此,央视呼吁“大家都出一把力”,可谓切情入理。

雾霾当前,各方在无力吐槽之余,也确实该各尽各力了。若以此灾难天气为契机,更多人能重新考虑代步工具、转向更环保的生活方式,便算是开启了“自赎之门”;当然,考虑到工业生产对雾霾的极大“贡献率”,此刻我们似乎有理由呼吁,公职部门能以更较真、更高效的方式履职!尽管,在“共同灾难”前,争辩责任分摊是可耻的,但至少官方努力,不能落后于民众自觉之后吧?

平复雾霾之痛,若想将普遍的一致诉求,转化成行动上的协调,就必须恪守同步改变、公平分责的原则:一方面,官方呼吁民众去做什么,理当配合有相应的对等动作。例如,一并约束公车与私车;另一方面,有多少能力便承担多少义务。既然职能机构掌握更多资源、权利,就应在雾霾应对中,扮演更主动、更积极的角色。

也唯有各方各展诚意、一并出力,稳固的合作关系才可维系。反之,则极易陷入人人想搭便车,却无人愿意妥协、出力的困境。若当真如此,雾霾就是挥之不去的永恒梦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