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段与目的背离,客串环卫工价值存疑

(2013-01-13 19:40:48)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从2012年12月份开始,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陆续将新录取的公务员送到环卫所,当5天环卫工人,与一线工人同上岗、同作息、同劳动。这一举动引起强烈反响,有不少网友认为,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尝试,只是一种“作秀”罢了。武义县人事局相关人员回应称,这只是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没有“作秀”之意。(1月10日《现代金报》)

恪守本职之外,公务员依旧很忙。有人种地,有人擦鞋,如今又有人揽下了环卫工的活计。当然,他们的每一次角色扮演,都能打出无比堂皇的名头,或曰体验生活,或曰服务民众,或曰岗前培训……但,即便用心良苦至此,却总免不了被疑作秀的尴尬。一面是公职者乐此不疲重复着类似“客串”,一面是公众的猜测之声从不缺席。试问,双方态度的冷热悬殊,到底何来?源于误解?源于偏见

武义县别具一格的新人培训,刚好又为公众提供了个剖解范本。据介绍,“当5天环卫工”,是劳动体验体验的一环,终极目的是为了“深入基层,了解一线”。若依照此般说法,我们似乎得承认,该举动所信奉的初衷、所选用的手段,都无可厚非。然而问题是,所谓“基层、一线”从不是抽象、笼统的。每一个公职岗位,都对应于特定的“基层”、“一线”。您又不是环卫局的,一溜烟到环卫工中访贫问苦,好像缺了那么点针对性……

实际上,公职机构组织的诸多亲民体验,之所以时常遭遇质疑,就在于“所采取的形式,明显无法通向预想之目的”。“深入基层,了解一线”,此一绝对正确的价值,在践行过程中,渐渐滑入了一种“庸常的状态”:公职者罔顾自身职业特性,只是复制着那些惯用、典型的“接地气”场景。某种意义上,“当5天环卫工”的活动,只是一种最标准化,却也是最生硬的,对“心系基层”的演绎

武义县新公务员的培训中,“关心基层”的情怀值得激赏,但其所选用的诠释手法,着实有待商榷。一直以来,我们有意无意地将“基层”的概念虚化了,乃至忽略了一个常识——公务员的“基层”,关连着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对象,而不仅指泛化的社情民意、民生疾苦。事实上,也只有精准划定“基层”的范围,所谓“深入、亲近”才有意义。因此,公众几乎很难想象,“当5天环卫工”,对参与者来说有多少意义

公务员体验基层,绝不等同于走进“艰辛体验营”,而应与具体的工作相对接。于此,有两点需要厘清:其一,公务员首先是个世俗化的工作,并需要诗人般、对“普遍现实”的悲天悯人;其二,公务员中所存在的,岗位与服务对象的脱离,只能通过矫正机制设计予以应对。临时组织的“基层体验”,终究只是辅助措施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