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底红毯”与公务仪式标准化
(2012-10-21 21:32: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19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郑州一个人工湖蓄水仪式上,红地毯铺到了河中心,只为迎接领导短暂的视察。网友们估算了红毯价格后,纷纷留言谴责当地为了面子工程而浪费纳税人的钱。20日凌晨,郑州市新闻办发表了致歉声明,表示蓄水仪式是由郑东新区管委会组织举办,仪式现场包括红地毯在内的设置则是由某家广告礼仪公司设计安排,而政府未对此进行纠正,市政府为此事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而道歉。(10月21日《今日早报》)
“湖底红毯事件”发酵数日,在引发各方热议后,当地职能者,终于出面有所交待。其实,公众但凡稍加检索记忆,便当明晓类似怪象早有先例。在一个“仪式缺乏界定”的社会,诸如铺张、失仪、搞怪等“非常态”,几乎已成司空见惯的景象。既然有此背景,那“百米红毯”的一路奢华,又何足道哉呢?出格的仪式设置,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庸众间的流行文化——同类者众,从流者“落水”无甚惊奇;与之相较,“上岸”致歉真才稀罕、可赞。
当然,与拒不搭腔的回应策略相比,郑州方面至少“姿态”层面,令人容易接受得多。在此基础上,再来讨论“致歉声明”的措辞,才能具备起码的公允。剖解其表述,大意如下:其一,“百米红毯”直接运作方,乃某广告礼仪公司;其二,政府部门监管不严、纠正不力,同负连带责任……不幸的是,不管真相是否如此,上述的“一面之词”,都极易让民众联想到,“顶包推责”、“避重就轻”等词汇。毕竟,太多先例可循!
一些世人皆知的逻辑,总归不容模糊。例如,礼仪公司绝不做“亏本买卖”,奢华红毯之支出,必在相关“预算”允许范围内;再例如,客户的需求,永远是商家的行动指南。若组织方务求低调,所谓礼仪公司,断无可能大搞排场。可以说,开支预算的宽松,加之转包“布景业务”时授意失当,才最终导致, “百米湖底一抹红”的极端后果。而究其根源,或在于很多地方,以“不惜代价”的原则,操作着迎接“高阶官员”的工作。
空有“一腔热情”的迎接者,唯恐把事情搞砸,于是宁可求全求奢,也不想给人以“怠慢”的印象——这种“不知所措”的心理,实则很可以理解:此间,即便已有“公务招待”的标准化,但“公务仪式”的标准化,却似乎没那么明晰。可以想见,缺乏统一参照,各方各显神通,难免滑入效仿、攀比的泥潭;此外抽象层面,关于“仪式应有品格”的文化,也一贯为一些公务员所不熟稔。须知,“主旨相关、必要原则、节制谦抑等”,本是公务仪式的应有之义。
“百米湖底一抹红”,部分公职人员,对“公务仪式”格调的认知荒芜,加之操作时的手足无措,一同孵化了此一吊诡、荒诞的结果。至于之后的种种辩解,或有理或无力,终是意义寥寥的“守势”。重要的是,在未来,若无关于“公务仪式”的标准化运动,以及相辅的专门预算、审计程序,“组织者”就只能,继续在民众容忍,与上司好恶间试探、逢源,仍不免有押错“重心”、顾此失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