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无资源争取力,则“协会化”足协难立

(2012-09-04 10:05:18)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听取了足协班子工作汇报,“足协的协会化改革方案”已获得蔡振华与总局高层基本认可。据悉,足协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研究之后,才拿出了这份“16个部室+18个专项委员会”的改革方案,从形式上彻底实现协会化,这被视为足协成立以来的最大改革。接下来,足协将根据“16+18”方案,重新布局组织管理构架,而具体方案将在11月召开的全国足代会上讨论通过。(9月2日《山西晚报》)

轮番心痛后,还关注国足的那群人,无疑是神经强悍的。在失望、绝望,期待无望之际,“足协协会化”的消息,总算释放出些许熨帖人心的能量。其实,“彻底协会化”的隐含面,多少有点“去行政化”的意思,而这恰是公众呼吁良久的。但,面对此轮新变革,球迷短暂欣喜之余,旋即又陷入了下意识的担忧:此间,职能者包办一切的传统,加之“独立协会”运作经验匮乏,都难以令人对“足协协会化”前景乐观

之所以说,现今足协算不得协会,皆因其与“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纠缠不清的关系——也即通常说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格局下,错乱是多层面的。一方面,专业足球人才被行政体系吸纳,升级成“官”、在官场流动,最终被抽离开足球的土壤;另一方面,不懂行的“官员”进入足球领域,以管理者的身份,对“足球”产生深远、负面的影响——相当长时间内,暧昧的“足协”,不仅无助于,足球的经验累积、人才留存,反倒起着相反的作用

众所周知的是,一国的足球水准,几无“跃变”的可能,而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叠加,最终促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局面。这个此过程中,必须有专门机构,长久扮演“职业促进者”的角色:一旦充分实现协会化,“足协”无疑是当仁不让的选择!憧憬中,“足球协会”的功能多多,诸如建构职业人共同体、营造圈内人的认同感与一致信仰、完成代际间经验的成体系传承……显然,短视、急功的“足协—足管中心”模式,难以取得类似效果

就体育领域而言,职业协会、行政机构的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远期声名,而后者则倾向于“不出错、出成绩”。事实上,国内并不缺有抱负的足球人,只是缺少施展的平台,诸多“半路出家”的管理者,占据了本属“行家”的位置。或许,“足协协会化”的另一意义,就是消解了“人员编制”的制肘,给更多外围足球人,创造了“主导自身事业”的机会。也唯有能充分吸纳“同道者”,足协才可在行业树立权威

当然,很多人担忧“足协协会化”,有流于形式的风险。毕竟,管理部门、职业协会的关系梳理,实在太过棘手。一个天然的追问是,“表面上”失去行政资源力撑的足协,还剩多少影响力?须知,很多时候,“行政化”不仅意味着干涉,也允诺着“优先获取资源”的能力!所以在未来,当足球人真正担起“自赎”的直接责任,怎样游说职能者在“局部退出”的同时,继续保证必要的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也是亟待考量的命题。终究,无充足的博弈能力,则无协会化足协之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