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傅瑾事件”尚需彻底的真诚
(2012-07-27 11:25: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近日,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遭方舟子炮轰,指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造假。7月25日,厦门大学公布调查结果,称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现已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道歉。据悉傅瑾已经承认造假行为。(7月26日《厦门日报》)
漏洞百出的造假,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发生了,且潜伏时间竟长达数年。但就如,病毒总会爆发,谎言、轻信与疏漏共酿的“闹剧”,也终迎来了东窗事发的一天。其实,当事实被无情揭穿,公众想必会不禁寒颤吧:因为,若不是网友偶然“发难”,此等滥竽充数之辈,尚不知要继续得意多久。大幕拉起、真相大白的时刻,我们到底该庆幸还是后怕,实在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厦大,一副受害者的模样,义愤填膺要求“傅瑾公开道歉”。然而与此同时,这所学校的师生,以及无数关心它的人,是否也有理由,期待厦大用行动“真诚致歉”?当然必须承认,事发之后厦大的处置不可谓不得当,不仅第一时间查明事实、公布真相,且也展现出必要的自省与歉意。相比于,诸多丑闻缠绕,却死不悔改的“友校”,厦大的做法简直无可挑剔……只是,别人的沉沦,不是你我乞求“原谅”的资本。或许,“傅瑾事件”,所引发的动荡与回应,本应更加彻底!
校方一句空洞的道歉,远不能平息这场荒诞,所引爆的惊诧与怒气?按照公众的想象,总该有“相关人士”出来请辞谢罪吧?请注意,“文凭造假、不当聘用”,绝对属于“可追溯”的错误。一旦下定决心,顺藤摸瓜、按图索翼,当初的经办人、负责人,极易被挖掘出来、接受惩戒——傅瑾事件,所踢爆的一所名校的尊严,唯有用最严厉的纠偏与追责,才可稍稍弥补万分。且,高校永远该是最重耻感之地,一句“厦大在执行规定和程序上不够严格”,怎可搪塞悠悠之口?
彻查原委、找人担责,本是厦大回应“傅瑾事件”的起码动作。只可惜,即便这点简单的事情,该校也尚且做得不尽如人意。既然如此,更深层次的“治弊图新”,想必是无从谈起了。而原本,最重要的反思点应是,“造假的傅瑾,为何能玩转三四年之久?”莫不是,我们的高校教学,从不需要对应学科的真才实学?莫不是,高校对于教员的评测,早已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过场游戏?甚或是,多数高校对讲师耀眼学历的要求,只是出于某种装点门面的面子心理?
傅瑾造次的这个时代,以及纵容“傅瑾们”的大学殿堂,无疑是对暮霭沉沉高教现实的绝佳讽刺。是的,世事自是难以尽如人意,民众惟愿犯错后的纠错来得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