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月时节,那些应被尊重的悲与喜

(2012-06-10 23:34:52)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六月时节,受难日、解脱日,焦虑季、激扬季。那群青春年少者,在一番隐忍、坚守后,等到了做一了结的时候。于是,在高中,紧张的“备考”,忽而变成了放纵的“后高考”;而在大学,毕业季的放肆与激情,不同的地方、各异的形式,也轮番上演着……

喧嚣热闹、世相纷扰,喜悦之外还有其他。至少,在这个月,几宗悲剧或曰“非喜剧”,尤其令人记忆犹新:其一,西安考生刘庆,高考后才得知,父亲已于两月前离世(6月10日《长江日报》);其二,为纪念大学四年,南京某高校应届生所拍“10人裸体毕业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当事人道歉、删照,仍不足以平事(6月10日《现代快报》)。

阳光之下无新鲜事,所谓离奇多半是“偶发的重复”。就如,发生在刘庆身上的悲剧,几成每年高考后的固定桥段;各色荒诞的“毕业照”,更是轮回的风景,只是常现常新、愈演愈烈罢了。事实上,国人历来是“经营情绪”的高手,无论是涉世已深的家长,还是未出校园的学子,无不熟稔节制、积攒、操控、释放情感的时机与技艺。为了一个目标、因为特定“节点”,压抑或者放纵,实则是很多人情感生活的一体两面。

“后高考时代”、“毕业季”,悲喜交织的世间百态!观望种种,一个显然的结论或许是:一旦我们,试图过度形塑真实的情感,则极易陷入道德、舆论的困境。归根结底,人心、情感,总是自然而然、自有规律的东西。它是独立的存在,而不应服务于某种具体、功利的目的。就此而言,隐瞒亲人辞世之痛,与挥霍毕业离校之喜,都是令人遗憾的。女儿有哀伤的权利,即便以牺牲高考为代价;大学生们也当忠于内心的“所畏”,本不应以毕业之名作“无谓”态。

成熟的情感生活,在于勇于承担逃脱不去的“悲”,在于拒绝膨胀仅此而已的“喜”。悲与喜,是生活本身。但,纵使为了“更好地生活”,情感的应有轨迹,也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哀伤便当哀伤,高考分数,不是逆转人之常情的充分理由。喜悦便是喜悦,逾矩、放任,乃至不顾一切,从不是喜悦的必要部分。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待自己的内心与情感,本该更加真诚才是。分明,事发之初,当事人确在纠结,隐瞒噩耗太过残酷、大拍裸照人言可畏——重要的是,为何不以另一种行为方式,来忠实回应心底的声音。

对于真实情感的尊重,是伦理而非技艺。反思刘庆的不幸,以及毕业裸照的冲击,总不该抱持“如此将可怎样”的效果论视角……其实,“内心到底想如何”,才是最重要的元素。只是,由于某些“当然正确”的理由,太多人的真实想法,无法转化为相应的行动。发生在“后高考时代”的非喜剧,则直白无误提示着,尊重内心和情感的不易与必须。唯有对真实的情感还以真诚,正视你我的哀伤与恐惧,生活才将保有温度,或曰至少避免非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