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然玉
然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89
  • 关注人气: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元时代”,门票彪悍自有底气

(2012-04-05 23:57:14)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在相关调查中,近九成网友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专家指景区涨价除了有运营维护成本的现实,更反映出某些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等问题。(4月5日《新京报》)

门票价格攀升,正冲淡着不少人的出行欲望。随着“百元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更多的抵触声音开始出现。这其中,当然存在最朴素的利益权衡,但“衡量的无标准”,才是更为重要的肇因。因为数据公开不够彻底,所谓“景区运营成本”到底多少,你我从来无从感知。继而,任何程度的门票涨价,在多数人看来,都缺乏说服力。首先是乏力的说服过程,其后是身世可疑的门票价格,这是显而易见的发生顺序。

很长时间内,“景区”定位模糊,其到底是一种公共服务,亦或是特殊的盈利性商品,一贯缺少定论。在此暧昧思维指引下,公众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景区身份的浓厚地域区隔。在一些地方,“景区”被定位成国民生活福利的一部分,大力推行廉价甚或免费策略;而在另一些地方,“景区”则成了直接吸金的工具,肆无忌惮发挥着创收之功能。归根结底,在“旅游经济”此一共有大旗之下,不同地域实则有着各异的理解:或将景区本身作为“售卖品”,以门票直接牟利。或将景区理解为“公共品”,通过上下游附加产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这是本质性的属性之辨,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操作分歧。有专家指出,“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多数景区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类此观点,仍旧是技术层面的视角,而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根源追问。按照通行的物权归属理论,自然景观、某些人文景观,天然应当全民共享。所谓“门票征收”的唯一依据,便是“支持维护费用”。明乎此,有关收支数据的公开,实乃是必尽而非额外的义务!

毫无争议的理念重申,多半难耐现实种种。就实际情况而言,动辄百元的门票,着实是“不收白不收”。首先,有鉴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集中出游的民众习惯,在特定时期内,爆发的人流与有限的景区接待力,其实已经处于不对等状态。结果是,无论怎么涨价,景区永远人满为患。继而,所谓“门票经济”与“旅游经济”极易兼得。不存在调高门票有损整体收入、降低门票就能拉升整体收入的预期;其次,国人的消费理性,在节假日期间难免动摇。在这个时段,消费欲望更强、价格承受底线更高。或许可以说,小长假、黄金周内,游客的旅行需求,是极端缺乏价格弹性的。

并非景区经营模式落后,乃至太过仰仗门票收入,而是因为它们缺少升级的动力:在一种原始、低端的状态下,就可赚得盆满钵满,谁还会想着自我升华呢。须知,“升级”始终是需要支付成本的。当一种盈利模式不曾被开掘彻底,乃至面临不可调和的危机,“新模式”永不会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