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构的男生危机,徒劳的化解努力

(2012-04-04 21:43:08)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在很多人看来,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探索扭转“男孩危机”。此事引发争议,有声音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但也有人对改革的尝试给予肯定。(4月4日《新京报》)

显然,“男生危机”已不再只是一个矫情的概念,而变得意有所指、内涵明晰:其一,男孩学习、适应能力退化,突出表现为“成绩”整体性落后于女生;其二,便是“性征”悄然模糊,阳刚消弭、伪娘增多!于此,痛呼疾陈者不可谓不多,乃至为转颓势,“男子中学”竟也呼之欲出了。事实上,此类想法由来已久,翻来覆去不免了无新意。须知,所谓“大势”,当不是一所学校可以逆转!

将“男子学校”和扭转“男生危机”挂钩,未免是可爱的一厢情愿,或曰是一种“不真诚的言说”。但凡稍有理智,便不难明白,上述两者并无必然逻辑关联。即便真有“男孩危机”,那也是一股群体性现象,一所小小学校能量何其有限,大肆标榜“探索扭转危机”未免滑稽!再者说,“探索”之所以可称“探索”,预设前提必然是“其有普遍推行的可能”——注定永远小众的“男子学校”,当然谈不上所谓开创、引导意义。

在任何国家,“男子学校”都只是极少数人的母校,而从不会成为主流选择、不足以产生广泛影响。宣称“筹建男子学校,探索扭转男孩危机”,纵使不是认知浅薄,也有牵强附会之嫌疑。诚如很多人所质疑的,类似不切实际的说辞,无非是某种自我推销的策略。因为可以想见,所谓“男子学校”必首先是“高价学校”,唯有充分自证价值,才可吸引更多入学者!如此,先行制造概念、渲染危机,继而建构起需求市场,最终推出自身产品或服务——典型的“蓝海战略”?

明乎此,“男孩危机”的提法,注定变得很是可疑。男生学业表现不如女生?这,不过是基于分数统计得出的结论,且与中国应试模式强调知识记忆密切相关,女生正擅长于此。必须厘清,“分数的危机”绝非真危机,倘若联想到诸领域成年男性仍胜于女性的表现,公众更加可以淡然了;同样,“阳刚之气退化”也难言危机,因为关于男生应当怎样,从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绝对标准。勇猛与恬静,并无优劣之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气质,公众意识也当随之而变。

阳刚之气的缺乏,与“伪娘现象”,绝对不可等同视之。后者只是异端的文化,掺杂着炒作、恶搞的成分,笑笑便好、不必当真!这个世界,还不曾到伪娘横行的地步。在肌肉与猛力行情看跌的语境下,文静的男孩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存在,而不是所谓“危机”。退一步说,即便有家长偏好儿子阳刚,也不应将希望寄托在“男子学校”身上。很多时候,现代人变得极不耐心,对虚假的危机流露焦虑,甚至希望将盘根错节的问题一次性处理、毕其功于一役。以此为思维起点,“危机”的鉴定与“危机”的化解,何其轻易又何其容易?但,终究只是多虑与徒劳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