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物的道德与建造者的道德

(2011-11-20 20:44:40)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住建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宗威演讲时表示,江阴华西村造金牛违背传统美德,称有钱了可帮助西部贫困孩子、帮助老百姓。并表示中国建筑文化浮华西化,与崇尚节俭相悖,如“大裤衩”、“小蛮腰”等建筑形式呆板,只是为了标新立异,满足虚荣感。(11月20日《新闻晨报》)

关于建筑的道德性,在国内一直甚少有人谈及。徐司长一番发言,也算是难得的表态了。于他看来,诸如金牛一类的奢华物,因有悖勤俭传统,无疑是不道德的!事实上,此类观点并不稀奇,在过往诸多讨论中,“金牛”早早就被贴上了“炫富”、“世俗”的不堪标签。如今,徐司长慷慨陈词,也不过是在复述与放大而已。但问题是,民间的声音,与官员的演讲,终究遵从着两套话语逻辑。

基于表达的自由,公众自有各种理由批判“金牛”,“违背传统美德”实乃说辞之一。即便如此,公众所享有的言语边界,亦不等同于官员在公共场合的发声尺度。常识是,“众意”因其匿名性、结构多元,而具备极大包容空间;但,“官员表态”,牵涉整个公权系统的信誉,故理当“慎之又慎”,乃至尽可能选取成熟、无争议的观点。以此量之,陈司长的说法,难免有待商榷。

“造金牛”违背传统美德吗?似乎是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贯为人鼓吹、为人信奉嘛。但若细加解剖,便不难发现,所谓“勤俭”绝非国民性的一部分,而仅是物质匮乏时代的无奈选择,甚或是文人幻想出的“虚拟传统”——停留在纸面上,而从未深入灵魂深处。动辄指责他人冒犯了,本就不存在的美德传统,岂不诙谐?除此,“有钱可帮助西部贫困孩子、老百姓”,看似正义凛然、情真意切,却也天然有“以道德绑架物权”的嫌疑。

依徐司长的逻辑,因金牛悖逆勤俭美德,我们便有底气反问“黄金堆在那里,美吗?”潜台词当然是,“非但不美,而且丑陋至极”!只是,请注意,“堆黄金”的乃是人,而非金牛自身——莫非否定建造者,便可顺带否认建造物的美学价值?此等粗糙的“置换”,无疑令人失望:历史流变至今,“因人废艺”的幼稚思维,竟还这般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人们对建造物或褒或贬,仍立基于对建造者动机、德行的考量,而极少回归美学的标准,极少讨论结构、色彩、空间等要素……

这,也算中国建筑日趋平庸的根源之一吧。当对建造者的道德测量,取代了对建筑物的美学审视,建筑本身变得不再重要。与之相反,在畸变的语境下,建造目的之正确、建造姿态之合宜,方才是捞取声名的捷径。解释之,或许是国民鉴赏力尚不能品赏建筑?或许是某些专业人士乐于充当道德裁判?总之,确知的是,庸碌的评判者、业余的评判眼光,注定不会见证伟大建筑的诞生。终究,“金牛”美不美乃美学问题,而非道德玄理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