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没资格作教改试验的底线

(2011-06-01 17:48:00)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公开表示,教育部支持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改探索,但任何学校改革都须依法办学。此语一出,引得各界猜测纷纷。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分析,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前日,南科大学子网上发表公开信,为自己“被高考”而求助,集体表示不参加高考。(6月1日《新快报》)

围绕着是否高考,一场角力使得南科大的未来更加迷离。通过一封网络公开信,学生们表达了心底的憧憬、失望与困惑。教育部突如其来的表态后,“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豪言壮语已然显得奄奄一息。9周的教改实验,竟未能赢得应有的尊重。甚至,那充满理想的45名学生,正被某种强力推着倒退,直到回归高考的独木桥之上。再一次,破旧立新的尝试饱受艰辛;抱残守旧的强大惯性,正吞噬着求变者的努力乃至全社会的期待。

在一套失败的规则内绕来绕去,任何希望的萌芽皆会被无情扼杀。高考,当然不算是失败的规则,但以它为内核的应试体制与遴选机制,历来为人所诟病。如今,大学生创意贫瘠、学术造假泛滥、学科成就少之又少,高等教育早已被公裁为失败。若为乱象追根溯源,高考何尝不是祸首之一?当升学单一取决于分数,青少年自中学起便早早被驯化为“应试技工”。思维受限乃至定型,任何的事后纠偏都注定为时晚矣!

诚然,“学校改革都须依法办学”。但是,对于一所有志于破旧立新的大学,哪些“法”才是教改试验不可逾越的底线?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高考并不具备被列为“底线”的资格!现实语境下,其顶多不过是“最不坏的制度”,而非“最优制度”、“合理制度”。若将此等差强人意的机制,人为拔高为不容置喙的铁律,甚至用之为一切改革圈定边界——那么,所谓教改因成叶公好龙,大可以洗洗睡吧。

最大程度确保公平,乃是高考制度为数不多的优点。以此推之,只要南科大自主招生恪守公平,就理当可以跳过高考一环。遗憾的是,教育主管者并未给校方“自证清白”的机会,却反倒急不可耐驱使学生奔赴“考场”。对于最需宽容与空间的改革者,职能部门却施以最为严苛的限制;在越压越低的天花板之下,又有多少个朱清时能激情不散、前赴后继?

早前允诺支持校方先行探索,而今却暗示“高考即法”以否定变革。主管者悄然背信、不断施压,难怪有学者惊呼“南科大正被收编”。公众的满腔期待、师生的浪漫理想,终究仍难抚平职能部门那颗游移不定的心。一面鼓吹革弊图新、一面迷恋既有秩序,夹缝之中求生的教改当然命途多舛。当高校改革,被钉在扭曲的规则之内,不要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