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心趋浮躁,打拐闹乌龙

(2011-06-02 17:49:32)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昨日下午4时许,一条“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引爆”了网上打拐热潮。北京铁路警方接报后立即布警,列车进站后,将两名抱小孩的“嫌疑人”带至派出所调查。昨晚6时许,北京铁路警方表示,已排除被质疑身份的两名旅客的嫌疑。对于外出途中遇到这样的事,小孩父母感到无奈和“堵心”。(6月2日《新京报》)

既能引发风波阵阵,自然不是寻常网友可为。事实上,此条微博的发布者,乃国内某著名媒体人。略带权威感的身份、绘声绘色的描述、煞有介事的呼吁,种种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成就了一番“乌龙事件”。很难说幸运抑或不幸,激情澎湃的网络拯救,最终被证明不过是一场虚惊。小孩父母的无奈与堵心、善良网友遭虚耗的热情,令公众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媒体”在此一时代的角色扮演。

事后来看,此条微博其实颇有些无厘头的意味:“一男一女怀抱一小孩,1岁左右。小孩长相穿着与二人极不相符,且一直哭闹。怀疑二人为拐卖儿童的人贩子”。缺乏明确证据的前提下,发帖人完全在以一种似是而非、极具想象的臆测逻辑进行思考!长相、衣着、哭闹,就可推出“人贩子”和“被拐儿童”?福尔摩斯或有如此神通,但你我显然都不是神探。

某些时候,网络的强大力量,无形间使得“正义心”趋于浮躁。微博的爆炸式传播面前,吸引关注、集聚眼球早已是易如反掌之事。在数以万计“粉丝”的支持下,名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动力。得益于此,他们积极发声、针砭时弊,甚至发动线下公益行动。但是,硬币的另一面,围观效应往往极易诱发“媚众情绪”—— 一言一行皆主动迎合看客口味。疑似拐卖案件,本可通过常态渠道确认和解决,却不料在微博闹得沸沸扬扬。究其原因,“舞台”上失真、扭捏的善心难辞其咎!

“因为有人爱看,所以我要去做”,不少微博名人不自觉落入了陷阱。诚然此番风波中,我们丝毫不该怀疑发帖者的动机。然而,对一个公众人物而言,无视理性、轻率浅浮的做派仍难免令人失望。似乎,乌龙事件影响甚微,但它却实实在在浪费了网友的感情、警方的干劲……更为恶劣之处在于,一旦此等“听风就是雨”的发言秩序为人效仿,微博注定再无公信度可言。

对“自媒体”的无度滥用,只会导致其正效应流失,继而彻底沦为寻乐的玩物。莫须有的“拐卖事件”后,发帖者与众多网友自当反思。除此以外,打拐职能部门也该反躬自省。怎样的严峻形势下,才会有人对拐卖事件如此敏感?又是何等堪忧的履职效率,才推着善良的人们转而求助网络“神力”?一场乌龙闹剧,尽显自负者的自负、庸碌者的庸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