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事业编成为赠与民企的厚礼

(2011-05-23 15:21:30)
分类: My时评&学术

山东宁津作出规定,如果大学生到当地企业就职,将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连日来,记者在德州宁津就其人才使用的“双薪双管双用”机制进行调查,能获事业编制、而不实行公考的该项政策引起诸多争议。 据悉,宁津经济发展主要依靠1000多家民营企业,他们在招人时普遍面临困难。(5月23日《山东商报》)

从宁津颇具创意的规定中,公众得以窥见太多隐含于内的信息:事业编制诱惑之大、部分民企招工之难、地方职能者发展经济之心切……为吸引大学生,当地的诚意毋庸置疑,竟不惜开出“双薪双管双用”的丰厚条件。得益于此,越来越多毕业生正投奔宁津而来。似乎,一切进展顺利!但,搭上公共财政为企业解困的这份体贴,却未免有一丝越界、越权的嫌疑。

当公职部门直接为企业谋利,当政府资源被当作赠与的厚礼,便注定意味着常态市场秩序趋向紊乱。在宁津,职能者为求短利,正一步步悖逆自我的角色责任。作为管理者、服务者,本该超越于具体市场主体之外,而仅仅承担维护游戏规则的义务。以事业编制做人情,急不可耐替企业排忧解难,无疑是对公权职能的一种误解。在此时代,市场自有市场的生存法则,职能部门早应摆脱包办一切的自负心态。

就现实效果而言,所谓“双薪双管双用”或可速见成效,却定会带来诸多后遗症。有鉴于“空编名额”有限,此项政策也便难以久长。由此,五年之后的情形不难想见:今天招的大学生纷纷跳进事业单位,而企业用人荒、招人难再次发作。既然大家冲着“铁饭碗”而来,又有谁会甘愿留在民企受累?在整体产业生态不加改善,行业薪酬持续处于低位的背景下,即便能用“编制”招来人,在未来也是难以留住的。彼时,问题复发而求解之道却无。

纵使不考虑未来,“双薪双管双用”在当下的困境也显而易见。宁津有1000家民营企业,而有幸享受此等政策优惠的仅有27家。既如此,一项初衷良好的规定,无形间成了人为制造不公、固化产业格局的推手。重点企业藉此获利,得以招揽人才、持续扩张;与之相伴,非重点企业“招人难”愈发恶化,竞争力下滑乃至无奈离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一家独大的产业模式因缺乏竞争难免僵化。为少数企业争取眼前小利,牺牲的却是当地经济的整体活力。

10年来,宁津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未进一人,“空编”严重却一直运作良好。诡谲至此,不得不令人怀疑,编制设定何其缺乏效率。既然少数人就可搞定一切,又何必允许吸纳更多人加入呢?行政机构力求精简,万不该让多余之辈虚耗财政。处理空编、扶持企业,本是两个范畴的事项。将二者混为一谈,所传递的仍是管理者履职智慧堪忧、职能权界不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