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官员复出,劣币驱逐良币
(2010-10-27 17:52: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10月13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通报了5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结果,其中包括四川省简阳市政府违法批地案。简阳市所属的地级市资阳市也给出了一份罚单:简阳市长段成武党内警告处分,调离市长岗位。一周之后,8月24日,资阳市人大任命段成武为资阳市财政局局长。(10月27日人民网)
虽然公众依旧对类似新闻抱以愤怒,但审丑的疲劳、呼喊的无力愈发弥漫。无需搜索枯肠,稍稍回放晚近的舆论热点,便会发现雷同的剧情俯拾皆是。问题官员似乎异常坚挺,而所谓问责却总是行去匆匆,好似清风拂面、点到即止。这种令人反感的重复,何尝不是一种直接而冷酷的回击。公众的正义热情、监察部门的罚单,无一例外遭到奚落与讽刺。被免旋即赴任,以悖逆民意的强势姿态,分明勾勒了地方官场生态“护短”、“互保”的隐性契约。
段成武如此“幸运”,能力被上级高调认可,仕途丝毫没受影响。回望这场风波,当初调离市长岗位,俨然更像是“避风头”的权宜之计。从县级市的市长,调任为地级市财政局长——“处罚”无关问责、无关惩戒,只是成就了另一段仕途。这位“问题市长”,有着非同一般的抗风险能力。诙谐的是,他在简阳不算光彩的履职经历,竟成了脱身自保的资本。官方的逻辑简单明了,因为“简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且“段成武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有理由继续委以重任。
“言功不言过”的选择性评价标准,成就了某些官员无比“刚强”的政治生命。这种官方话语方式,肯定段氏“成绩”同时,刻意回避了其违法、违规的过失。段成武固然擅于聚资、长于创收,却缺乏对规则的底线尊重。恪守“游戏规则”本至关重要,因为如此方可确保经济建设无损公利、惠泽民众。“违规批地”无视一系列程序要求,急功近利尽显掌权者浮躁心态。今天,资阳断然不提段成武工作方法之害,无异于默许并激励着那种“权力的自负”。
问题官员频频归来,其后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一方面,浸淫官场累积的人情资本,确保了段成武们不缺“同仁”相助。虽然财政局长的任命决定由资阳人大作出,但无疑离不开特定权力主体的“苦心经营”。另一方面,段成武受益于当地的政府定位和政策目标。资阳力图通过土地开发完成城市跃进,而“段市长”在这方面显示了毋庸置疑的天赋——尽管涉嫌违规——似乎有太多依据证明他的功绩,“简阳市在四川省财政扩权县中财政收入最高”、“很多大手笔均出自段成武的领导”。
就这样,对所谓能力的迷恋,稀释了对规则的恪守、对违规的追责。与其说段成武太过能干,不如说当地行政追求太过平庸。陶醉于通过土地一夜求富的幻想,擅于此道的官员便成了稀缺资源,即便有错也不忍弃用。段成武藉此上位,无异于政府系统内劣币驱除良币。恪守底线的官员,无奈让位于违规获利者。这之后,规则的权威性渐被稀释,短视、低级的政策目标势必长久垄断官方思维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