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无奈叫“拜神讨薪”
(2010-10-12 17:30: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昨日,30多名农民工聚集在郑州北郊花园口景区门口河神将军塑像前,他们杀鸡祭拜河神,希望借此让河神显灵,帮他们讨薪成功,回家种秋。祭拜活动的负责人之一叫毛国军。他说,这30多人都是农民工代表,他们此举是乞求河神显灵,帮他们拿到被拖欠的675万元工钱。(10月12日《河南商报》)
跪求河神为讨薪,这实在是一幅悲哀而现实的时代图景。一次次,农民工深深刺痛了社会良知。当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劳动无法换来工钱,维权之路崎岖难行、写满辛酸。面对资本之强大,出卖劳力的群体天然弱势。于是,勤劳致富的希翼难免落空,“农民工讨薪被打”频见报端。依稀记得,今年五月“26名农民工为要工资在郑州闹市集体乞讨”。而今,同样一群人,以同样悲悯的方式,重复着从前的故事。
拜神讨薪的群体行为,其发端与过往劳资纠纷多有共性。农民工跟着包工头埋头挥汗,丝毫不在意自己正建设着一个几经转手的工程。事实上,这些“转包工程”往往成为欠薪多发地带。因为资方内部一旦爆发矛盾,往往转嫁到底层施工者身上。新闻中,农民工满以为完成“放淤加固工程”便可以收钱回乡,不想开封建立与河南中建的利益纠葛击碎了美愿。开封建立将拖欠工钱归因为,河南中建提取了过高管理费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河南中建对此却含糊其辞。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经济纠纷,农民工的无力感显而易见——他们成了这场争斗最无辜、最彻底的受害者。很多时候,农民工沦为资本内斗的牺牲品。“弱者抽刀向更弱者”是这个领域常态风景:中标方压榨承建方,承建方刁难包工头,包工头则百般狠宰建筑工。行业底层的一线工人,无意间承当了太多风险。受制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路径无多,农民工一直缺乏规避风险的能力。现状如此,无形间激励着资方将农民工作为无度盘剥的对象。以侵权弥补被侵权的损失,建筑公司往往做着类似勾当。
在法治健全之社会,此类弱肉强食的丛林逻辑断不会有市场。一方面,法律救济机构与劳动保障部门,能协助工人评估项目、订立合同、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必会就违约行为施以制裁。违规成本远大于侵权获利之时,资方自是另一种守法姿态。但在郑州,30多位农民工苦苦等待的公正判决还未到来,“2009年1月份,我们将开封建立和河南中建告到了新乡市中院,但直到现在,只开了两次庭,还没宣判”。
有此拖沓怠慢,便不难想见为何欠薪之事屡见不鲜了。因为这种低效,农民工对司法判决不再乐观——他们转而祈求河神终结自身厄运。拜神讨薪,到底是一场功利性宗教投机,还是为博眼球的“行为艺术”?我们不得而知。确知的是,农民工深沉的无奈,以及渐渐消失的耐心。当他们必须通过上诉讨回工钱,社会治理的某种失败早已注定;而当他们转而求诸河神,底线维权系统再次让公众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