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石油的悲情诉与谁人听

(2010-09-27 10:10:37)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发改委数据显示,8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88亿立方米,进口约合17. 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9倍。虽然川气东送以及中亚管道输送能力提高,但是因需求量大,今冬供应仍存压力。发改委称,目前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明显高于国内销售价,中石油集团承担了巨额亏损。(926日《新京报》)

不经意间,中石油形象又高大了不少。为让百姓用上“低价气”,竟然不惜“承担巨额亏损”。发改委此番吹风很是动情,摆事实、讲道理,言之所及大有塑造“道德模范”之势。原来,中石油是一家高尚的企业:自己亏本、让利大众,默默干着高进低出的倒霉买卖。但是,公众既有印象中,中石油从不如此温情脉脉。“赔本赚吆喝”,断然不是这家企业的现实秉性。

发改委此轮表态,让公众很是心神不宁。莫不是又要涨价?诉苦吹风在前,中石油提价在后,类似剧情已然上演N次。而今,发改委高调放出“中石油巨亏论”,自然极易引起公众不愉快联想。涨价之事,很多时候演绎为一场双簧:中石油永远“蒙头吃亏”、“不哭不闹”,十足一个苦情角色;而发改委,则扮演那个“替人出头”、“打抱不平”的正义化身。一唱一和之间,只盼小老百姓体谅时艰、乖乖就范,平静接受涨价事实。此招堪称经典,“包装”过后涨价不再是涨价,而是合理、应有之补偿——君不见,“中石油承担了巨额损失”!

不幸,中石油又“亏了”。亏得莫名诡异,亏得举世唏嘘,亏得愁肠百结。中石油“巨亏”,发改委很担心,后果很严重。当然,这一切最终难逃公众埋单。由于“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明显高于国内销售价”,中石油再次“为民悲剧”,俨然成了“活雷锋”。但,企业毕竟逐利至上,总不能期望人家无私奉献吧。故而,就当下语境看,中石油涨价似乎“顺理成章”。世上永远没有免费的苦情戏,更永远没有“亏本”的中石油。

当然,天然气未必就一定涨价,民意之抵触总会有所掣肘。凡理性健全、略谙世事之人,定然会对中石油的“不幸”抱以怀疑。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加之中石油完全垄断供应。如此竟还能亏,只有两种合理解释:一则,发改委“宅心仁厚”,设定的价格上限过低;再者,便只能归因为,中石油自身管理、运营之低效低能了。诚然,中国天然气定价长期过低。有鉴于此,今年6月发改委提高了陆上天然气出厂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23元。但,提价务须有理有据、程序正义,同时不能太过频繁。价格失稳,不利于固定消费习惯形成,更是对消费者的利益盘剥。

中石油到底亏了没有?发改委说亏了,消息来源是“据反映”。中石油怎么亏的?谁也不知道……那么,谁该为进口天然气差价埋单?于此,自然不能全部推到终端使用者身上。涨价未尝不可,但前提是建构一个健全的定价机制。即便“巨亏”,也不应单纯通过提价消化,因为这样无益于企业运营效率提高。若议价能力缺失、谈判技巧拙劣,由此买入高价气造成损失,理应与消费者无涉。

中石油与其诉苦谋涨价,不若整合效率、压缩成本为要。好歹是五百强之一,总不能终日指着苦情戏立世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