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权力受众视角下的“小报”

(2010-04-25 16:50:26)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黑龙江日报》报道农民耕地被强占挖土取砂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黑龙江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副局长给穆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打电话了解情况,穆棱市国土资源局李局长在电话中说:“不要相信小报的报道,不准确。”(4月25日《京华时报》)

堂堂省报,在李局长看来也不过小报而已。如此姿态,着实凌人。很多时候,对媒体监督的回应态度,传递出权力主体的文明程度。当积极回应舆论质疑成为某种共识,政府越来越重视正确地和媒体打交道。穆棱市的这位局长,实在与浩浩大势格格不入。随意将省报贴上“小报”之标签,并据此认定其“不可信、不正确”,显然不是一位官员的合适措辞。

诚然,媒体之公信力有别,所谓小报的确不那么可信。但如何界定小报,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事实上,这个过程只能在市场竞争中完成,继而由受众给出最终答案。从来没有天然的“小报”,只有公信力逐步流失的媒体。何为小报,其划分的标准有多种。自然可以从“接近度”、“知名度”角度考量,于是有了各种“发行量”意义上的小报;除此,也可以按照“认可度”与“美誉度”的高低进行区分,据此便有了“可信度”意义上的小报。

李局长口中的“小报”,其内涵与外延应该属于后者。惟其如此,方才有底气指摘其“不可信、不正确”。而问题是,从来没有案例表明《黑龙江日报》虚假消息不断,也从来没有依据证明其已经沦为可信度意义上的“无良媒体”。只凭一己之臆断与轻言,就将一家省报划入次类,不仅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更是对媒体品牌的极大不尊重。看似不加思量随口说出,但其后权力主体的自负与自持显露无遗。在很多官员思维中,权力的全智全能意识根深蒂固。因为握有公权,所以有权做出判断,于是乎省报也归成“小报”。这种贴标签式的归类,不是基于专业价值判断,而只是基于官员私意,不可谓不荒唐。

可以容忍个人对媒体价值做出主观判断,无论这有多业余。但一位局长面对上级的质询,居然以否定报纸公信的方式为自己开脱,便显得不合时宜了。很多时候,掌权者习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干涉常识性判断。李某所以有底气指省报为小报,无非是因为“局长”的身份。这不仅是一个行政头衔,更代表了一种“权威”。

不久前,央视曾颇为得意地阐述所谓“媒治”之威。如今看来,媒体监督不仅远没有如此“神功”,且困境颇多。在这样一个时代,不幸地存在着两套判断媒体价值的标准:基于受众市场的和基于权力官场的。官员所慑,只是后者意义上的强势媒体(诸如央视)。至于前者,地方官员多不感冒。不仅如此,如李局长般随意给报纸贴标签、划档归类者,大有人在。

http://bddsb.bandao.cn/data/20100426/html/2/content_3.html   半岛都市报 4.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