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回应了,政协委员呢?
(2010-04-21 18:22: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有媒体报道称湖南永州市双牌县政协委员发言惹怒县委书记被停职检讨。昨天,双牌县委宣传部作出回应,称报道部分内容与事实有出入,政协委员、双牌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胡佐军并未被停职,而是由于违反了工作上保密性的要求,目前已被安排到农村带队工作。(4月21日《新京报》)
事情发生了急转,从所谓“回应”来看,之前的报道貌似确有失偏颇。只是,公众未必相信“宣传部”的说辞。事后的解释,往往容易被对抗式解读。寄希望一个含糊不清的回应来自证清白,“书记”未免天真。民众的质疑情绪,加之被消耗的政府公信,注定了关注的目光不会轻易散去。
迫于舆情高压而出面澄清,自然是理性且现实的选择。很多时候,对媒体监督的积极反馈传递出对民意的尊重。双牌宣传部门的回应,尽管不能让公众确定何为事实,但至少给出了当事一方的观点。以媒体与网络为平台,一个“意见的自由市场”日渐成熟。关于是是非非的各种观点,在这个“市场”上充分竞争,由此才会产生最终的真相。所以,首先要认可双牌县委宣传部的行动,这是揭示真相的必要一步。承认“回应”举动的起码善意,在此基础上提出质疑,如此方才是理性的民意作为。
回到所谓“回应”本身,只需基于常识判断,公众便很容易发现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按照宣传部门给出的解释,胡佐军之所以被停职乃是由于讲话中“泄密”。而“秘密”的内容如今已被公开,即“大干快上重大项目,打造工业招商的三大平台优势;强力开展整合利用,放大工业招商的三大资源优势;努力创新工作方式,凸显工业招商的三大效能优势”的三大改革措施。常识而言,这样的“部署”毫无保密的必要。既不涉及安全,亦无关商业机密,纯属战略性的宏观勾勒。如果这样的信息都有理由保密,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被公开?所谓“泄密”的罪状,实在牵强。或许,“胡佐军将县委领导的意见变成了自己的意见”才是之后一切的导线。
除此,对胡佐军的处理也很可玩味。“回应”指出其并未被停职,而只是安排去参加永州市“两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让一个为基层排忧的政府扶助项目,异化为变相惩罚的手段。不仅是对胡佐军的不公,也显得对项目本身的善意初衷极不尊重。
这样的回应很没有“技术含量”,既不能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又显得漏洞频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认可“回应”本身的积极意义。遗憾的是,如今“意见的自由市场”里只有书记一方的声音,而胡佐军却未出面回应——手机一直关机。
基于对真相的期待与捍卫正义的诉求,公众渴望当事人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当事件进入公共视野,官场暗箱式的运作手法显得极不合时宜。需要追问的是,胡佐军是不想回应还是“没有被创造条件”出来回应?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沉默的当事人,终究只会推迟真相大白的日期。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4/22/content_3195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