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的古树
(2022-03-11 08:57:38)分类: 散文 |
(此作发表于《中国艺术报》、《西北电力报》)
每次去京城,我都要逛逛故宫,看看景山,浏览浏览颐和园……那红墙之中浩瀚丰富的皇家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的心,并引起我这个长期居住在陕南一隅的孤陋寡闻之人的一次次惊叹。可最近再去京城时,我的注意力和兴趣却发生转移了。目光紧紧盯在了那散居在各名胜风景区的一棵棵枝干虬曲、挺拔高耸、蓊郁苍翠的古树上。
京城的古树到底有多少,我说不清楚。但那一棵棵古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京城沧桑世事和历史风云的见证者和活化石。记录着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从它们那倔强挺拔、昂然向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创痛及哀伤,但更多的却是看到了一种威武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的民族魂。
遥想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曾饱受了多少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啊!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日寇的铁蹄,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恣肆横行、疯狂掠杀。无以数计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于存亡,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把一腔热血洒进了这片土地。他们的身躯虽然倒下了,但他们那撼天动地的精神却像这一棵棵铁枝森森、巍然屹立的参天古树,永远存留天地间。呈现出一派永不凋谢的绿意。鼓舞着后世子孙们奋发蹈砺,建设这片土地……
京城的古树以松、柏、槐居多,间以银杏。它们大都种植在明、清时代。宋、辽、金时代的也有。树龄几乎都在百年以上。百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到了生命的边沿。可对一棵树来说,却只是短短的一瞬。只要不遭天灾人祸,只要雨水丰沛,它们都能活更长时间,为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奉献一份绿意、增添一片清荫、构筑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在京城众多古树中,引起我最多思索和慨叹的当数景山公园那棵歪脖子土槐。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是一个封建王朝覆灭的象征。六百多年前,英明勇武的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良策,巩固了刚刚建立不久的明朝基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较快发展的时期。可是,朱元璋故去后,明朝一代代封建统治者不思进取,终日沉泯于歌舞升平和金钱美色之中,朝政废弛,国势日衰,最终导致李自成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打北京。明末代皇帝崇祯在农民起义军攻城陷地、势如破竹的一片喊杀声中,仓皇逃出故宫北门,于绝望中自缢于景山东麓这棵土槐上。从此,这棵槐树不仅成了一棵耻辱树,还成了一棵历史树。它默默地向游人诉说着明王朝的亡国之耻,还传达着一个极强的历史辨证法:即任何一个当权者,若不时时处处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必然导致民怨沸腾,自取灭亡的悲惨下场。
这些年来,由于一些地方只一味片面地抓经济,滥砍滥伐森林,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风沙肆虐的恶果。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其已成为一个令人十分棘手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措施。砍倒一棵树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而要一棵树长大成材则需要几年十年、乃致几十年。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反差啊!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京城里的那一棵棵站立在红墙碧瓦下、呈现在游人视野中、既为我们遮风挡沙、又为我们倾诉历史的古树,它们又显得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