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苏州

(2022-03-11 08:38:12)
分类: 散文

(此作发表于“中国作家网”、《陕西电力报》)

尽管那年盛夏七月和妻儿造访苏州距今已有好几年,但苏州的容貌、苏州的倩影,仍深镌在脑海里,无论时光之水怎样冲洗,都淡忘不了,亦挥之不去……

印象中,苏州不仅是太湖边一朵风荷,在盛夏骄阳照耀中,香气四溢,高雅妩媚,又是吴地上一棵风姿卓越的柔柳,满身古典与现代相交织的气息,写尽江南水乡千百年历史流变的神韵。

随便行走在苏州哪条古朴小巷里,青石铺就的路面,粉墙乌瓦的房屋,墙基斑驳陆离的苔痕,寂静中透一派安逸。悠悠茶香,从茶肆阁楼小窗飘出来,淡淡的、绵绵的、远远的,酷似这块土地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温存恬淡的性情。不经意间,你又会听见哪位大叔或大嫂明丽快活的说话声,满是吴侬软语的柔和自在,令你疑心从他们口中发出的那每个词句,都挟着晨风,含着水意,听来让人如沐春风,如饮醴泉。

一条 运河,平平展展,水声潺潺,从苏州城中蜿蜒流过,既像一位仙女遗落城中的玉色飘带,又似一个在晨昏中缓步穿城而去的行吟诗人。两岸高低起伏的房屋翘首而立,陪伴着他,注目着他,见证着他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吟诵出的不同华章。与驾驶观光船的中年汉子搭档的那个年轻导游小伙,手握高音喇叭,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地向来自天南海北,齐集船上欣赏运河风光的每位游客介绍着苏州历史掌故、风土民情、逸闻趣事,把游客的思绪瞬间带进苏州的纵深里。

   来到苏州,谁都不会忘记游览一下寒山寺,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千年古刹,也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崇楼杰阁,单是大唐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归乡途中夜宿这里触景生情创作出的那首千古名篇《枫桥夜泊》,就有让人寻不尽的诗情画意,就有让人道不完的千古话题。如今,弯弯的拱形枫桥还在,枫桥下清清的流水也还在,只是那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诗人早已进入幽冥,令人禁不住为这个一生报国无门、有劲无处使的诗人徒生一腔悲慨。人生就是这么残酷,没有知人善任的伯乐发现你,也没有尊敬人才的贤者提携你,你纵有千般才华、万般智慧,也只能寂然一处,独善其身。好在时间是公正的,真正的金子,谁的巨手也压制不住其耀眼的光芒,无论多厚的岁月风尘,也掩盖不了其伟大的价值。曾几何时,多少帝王将相,活着时香车宝马,花天酒地,权力无限耀武扬威,甚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使江山易帜,万人叩首,不可一世。可死后,除了历史书籍草草记录一下他们在这个世上划过的痕迹,还有几个被千千万万老百姓自发记在心里。更有甚者,那些活着时贪恋权势,荒淫无道,不为百姓行德政的家伙,死后还落下千古骂名。而张继,一介无权无势的清贫小民,一个身微位卑的普通诗人,仅因创作了这首饱含真善美、寥寥二十八字的《枫桥夜泊》,就穿越千年波谲云诡的历史烟云,从大唐一路走来,卓然而立,为世世代代人称颂和铭记。

要说最能代表苏州的景观,当然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甲天下”,此言不虚。不过,苏州众多园林中,最有名的要算拙政园和狮子林。拙政园的水榭曲径,亭台楼阁,变化多端,精巧别致,虽算不上雄宏,但绝对称得上秀雅。那儿的一砖一石、一木一瓦,都用得恰到好处,充分显示出江南工匠在建筑上超人的智慧和才能。而狮子林里的怪石假山、游廊庭院、房屋窗扉、洞穴迷宫,尽管有着与拙政园不同的韵致,但也精巧绝伦,美不胜收,步入其中,一步一景,景景不同,真有气象万千、别有洞天之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物化的诗。将这两句话用在拙政园和狮子林上,最恰当不过。

虎丘的剑池,也是苏州远近闻名的一处古迹。绿树环绕,古朴宁静。据说,剑池下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其之所以被称作剑池,是因为吴王阖闾死后下葬时,带上了他生前最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面对这些象征权柄和雄风,且无坚不摧的宝剑,历朝历代许多王公贵族垂涎欲滴,很想获其一柄。传说秦王嬴政就曾来虎丘开山凿石寻觅,辛苦多日无得,只好抱憾而归;东吴首领孙权也曾来虎丘挖土穿山,悉心搜索,最后也无功而返。然而,吴王阖闾的坟墓到底在不在剑池下,民间和官方千百年来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无人知晓,也无从考究,不仅成为千古之谜,还充满神秘色彩。

苏州分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古建筑颇多,为了不破坏它古典韵味和人文气息,苏州市政府规定,老城区不许修建高过三层的房屋。由于这一政策落实得较好,老城区和法国巴黎老城区一样,不但一直完好无损地保持着它深邃久远的历史文化风貌,每年还吸引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及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新城区则聚集了一大批电子、机械、化工、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它们既是引领苏州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推动苏州在这个改革开放伟大时代里振翮高飞的助推器。

苏州是镶嵌在祖国南方水乡广袤大地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一部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十分丰富的典籍。见到它,你那为世俗的尘埃所遮蔽的内心会骤然被照亮;读到它,你那单调贫乏的精神世界会蓦然变得丰富博大……如果哪天还有闲暇,我会再次去造访它、亲近它、观赏它、解读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