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

(2020-08-11 17:28:02)

与“深度学习”教学实验改进项目相识已有五年,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也从最开始的懵懂到慢慢的清晰再到逐渐的理解领悟。731日下午,冒着滂沱大雨,我们临沂实验区的数学老师在市教科研中心于科长的带领下,在临沂中印软件产业园参加了深度学习”教学改革项目第五期网络研修班的小学数学研讨会。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吴正宪老师的主持下,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以《聚焦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以“数的运算”为例》为题的报告开启了最后一下午的培训。马教授分别从“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数的运算"本质的理解和“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数的运算”教学三方面结合实际题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结合“深度学习”的理念之下他对“数的运算”相关内容的理解。他指出,“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体现数学学科的高阶思维、反应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的思路下,进行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马教授结合实例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涵义进行了贯穿,直击运算的本质,他指出:运算律是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是理解运算算理的基本依据,而算理是综合运用运算的意义、运算律和数的意义对“计算”进行推理的过程。“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值得持续研究的主题。“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认识运算的本质必须回到数的理解。“数的运算”不同的内容具有相通的本质,打通知识、方法的联系,会一通百通。

随后,以吴正宪老师的《小数的意义》、《小数除法》和《加减乘除复习课》三个教学案例片断为例,让老师们体会如何构建大单元教学,同时思考:数的认识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能力是什么?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之间有何联系?如何打通数的意义和数的计算的联系?课堂精彩纷呈,设计巧妙有内涵,所有问题在看完课例以后都有了答案,带给我们的是深度思考和无穷的回味。

接着,吴正宪老师结合这三节课例片段,为我们作了以《建好承重墙 打通隔断墙”--单元学习主题下,开展运算教学》的报告。她告诉我们,单元学习主题分为以生成的大单元为单元的学习主题和以自然单元为单元的学习主题,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学习主题,我们必须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结合实例,她给我们分别展示了两种单元学习主题的生成过程。我们需要准确捕捉单元中的核心概念-计数单位,从而不断加深小数本质意义的理解,建立好核心概念的承重墙,沟通课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数意义数运算隔断墙,在沟通知识的关联中深刻理解教学本质。数意义数运算的基础,数运算是对数意义的再解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在进行单元学习主题教学时,只有抓住本质,建好承重墙,注重沟通联系打通隔断墙,才能浸润思想、培育素养,只有打通隔断墙”,才能使承重墙更承重!

最后,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孙京红、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武维民、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张秋爽三位专家分别就吴正宪老师的三个教学案例片段进行详细点评,并针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现场进行了交流探讨。通过专家的点评,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清晰,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单元学习主题的本质,加减乘除运算之间融会贯通的关联关系,当用大单元的视角去思考学生的学习。

会后,于科长引导老师们思考:什么是数学教学中的“承重墙”?应该怎样建立“承重墙”?如何打通“隔断墙”?我想这值得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引下,让学生的学习之路变得更深、更宽、更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